图为南湖片区18个小区海绵改造分布图
图为蓝域拿铁公寓改造后效果图
2015年4月,武汉市作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成效居全国前列。按照武汉海绵城市建设三步走计划,预计到2020年,武汉中心城区20%的面积将实现海绵化。
当前,武汉市正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记者获悉,由施工方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承建的南湖片区18个小区海绵改造已于近日启动,将在这些小区内建雨水花园、生态停车场、绿色屋顶等,今后这些小区的滞水问题将大大缓解。
废弃旱池变身雨水花园
武汉南湖片区一些小区位处地势低洼地带,一些老小区还存在雨污混接问题,地下管径过小达不到排水设计要求,一旦遇到暴雨侵袭等,易出现积水滞水,海绵化升级后,这一现状将大大改观。
记者了解到,这18个小区围绕民族大道、关山大道周边,包括金地中心城、梓州花苑、蓝域拿铁公寓、宏祥花园等,含11个新建小区、7个老小区,涉及面积154.16万平方米。
施工方中国一冶南湖片区海绵城市工程项目部技术BIM教程负责人龚莹介绍,18个小区都会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还将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分步骤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目前已率先开工的两个小区是蓝域拿铁公寓和宏祥花园。
以位于关山大道周边的蓝域拿铁公寓为例,以往该小区存在雨污混接、管道淤积严重的问题,部分区域缺少雨水管网和雨水口,同时该小区内的绿地高高凸起,高出旁边的人行地面,而绿地外围站石又没有开孔,导致绿地周边有大滩积水。
针对以上问题,施工方前期将对管道逐一勘察,将现有管道疏通,后期进行雨污分流,同时还将绿地改造成下沉式,站石开孔,给道路上的雨水找到出口。“小区内的一片废弃旱池,将因地制宜装配式建筑改造成面积485.54平方米的雨水花园,并补种灌木和草皮,形成绿色景观。”龚莹告诉记者。
生态停车场将水“吞进肚”
南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宏祥花园小区正对原先的停车场进行海绵改造,今后,该处将变身为透水的生态停车场,将告别滞水现象。
小区居民刘女士介绍,原先此处存在破损、不透水现象且积水严重,遇大雨后车辆进出不便。
记者在改造现场看到,改造的停车场外延已铺上红色透水砖,旁边整齐码放着一排排待铺的砂基透水砖和植草砖。据了解,砂基透水砖表面是砂基,底下是透水混凝土,具有透水性强、强度高、美观等特点。
该生态停车场有何特色?龚莹向记者介绍,改造的停车场占地1800余平方米,先挖到设计标高,再将土方压实,回填级配碎石,碎石层内埋入用土工布包裹的渗排管,然后在上面打透水混凝土,再铺一层土工布,最后铺上透水砖和植草砖,植草砖的孔内将撒入草籽,整套方案做下来后,能起到渗滞、净化、排水的效果,遇雨水后将其“吞”入“肚子”排走。
记者还注意到,该生态停车场路面高度较外路面略低,便于路面雨水流入、下渗,使道路不易积水。
对于商业集中、人流量大的小区,不宜大改,采取因地改造,如光谷时尚城属新小区,海绵改造主要将屋顶改造成花园式绿色屋顶,用来渗滞雨水。
明年中心城区20%海绵化
截至目前,武汉市在青山、汉阳四新两个示范区内进行重大水系项目海绵化改造达288个。
以青山区钢城二中试点为例,学校的篮球场、跑道、停车场、乒乓球运动区的地面都采用了透水设施,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旱吸水景沟渠环绕校区。雨水通过透水沥青、透水砖、地下管网渗透到蓄水池里面,水经过净化,可以浇花。如遇大雨来不及排,可通过4个高压泵,将水排到外面的社区管网,水不会在学校滞留。
此外,还因地制宜建设了园博园、东湖绿道、潘庙新家园等一批示范工程。示范区的内涝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品质得到提升,市民生活舒适感提高,截至目前受益人口已超过30万。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