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了项目生产效率、提高了建筑质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建造成本。
运用工程实例:
根据施工图纸建立建筑、结构、机电BIM模型,利用BIM技术检测建筑与结构之间的碰撞问题,设计不合理问题,有效控制建筑和结构图纸的一致性,避免了在施工过程因建筑和结构设计冲突,造成的返工、拆改。
利用BIM模型检测出的结构梁与门的碰撞,在传统的2D平面图纸里很难发现此类问题。
根据设计院的施工蓝图建立空调、消防、给排水、电气BIM模型(BIM教程),设计师利用BIM软件任意角度观看、剖切、动画漫游等技术手段,全面了解整个建筑的空间,充分分析机电管线布置合理、精确定位、美观、易维护等要点。
协调碰撞,利用BIM软件把建筑、结构等影响到机电专业的模型,整合到一个模型当中,利用软(BIM)件自动检测碰撞功能,分别检测机电各专业间碰撞、机电与建筑和结构碰撞等,把问题提前优化,把影响较大的问题反馈给相关专业协调修改。
施工指导,利用BIM模型输出综合管线图、剖面图、单专业图、三维轴测图、图片、动画,讲解给施工分包,使分包明确掌握图纸设计意图和管线安装层次规则,避免了图纸的误读不理解造成返工。
指导施工,以BIM模型和3D施工图取代传统二维图纸指导现场施工,防止现场人员由于图纸的误读引起施工犯错。
现场效验:无论采取何种措施,现场出错的问题将永远存在,因此能够在错误刚发生时候发现并改正,对施工现场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和价值。
利用BIM模型指导工人准确定位设备管线。
管理分包,在施工阶段根据BIM模型,进一步深化设计,使机电管线的排列达到实际的施工要求,根据BIM模型输出CSD综合管线、剖面图、三维图片等,发给各个专业的施工分包,前期保证图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碰撞、交叉等问。
BIM渲染图片,利用BIM相关软件渲染出施工后的效果,提前得知施工后(BIM工程师)的设备布置,进一步推动设计方案的肯定。
BIM效果图与实际施工照片施工前后对比:
材料统计,根据协调完成的参数化信息模型,按照需求利用REVIT软件明细表功能,统计地下室管道工程量,为预算造价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3D漫游,将BIM模型导入到AutodeskNavisworks软件中,直观地查看管线的最终完成效果,同时可以任意角度的旋转模型,并对任意部位进行放大,使得在施工之前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建筑物的任意部位,能够提前发现许多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施工进度模拟,将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连接,实现4D模拟,通过它不仅可以直观地体现施工的界面、顺序,使总承包与各专业施工之间的施工协调变得清晰明了,从而检测施工进度计划的可行性,提早发现工程的工序问题。
设计效验,项目共有坡道四条,经过检查4#坡道与B2层一根梁之间净高不满足要求,与设计院协调之后进行了修改,避免了现场返工。
项目造型复杂,扶梯交叉共15处,利用平面方法检查净高难度大且不准确,我们按照厂家设备尺寸创建1:1的扶梯模型,并按照图纸精确定位,利用剖面及软件标高标注功能准确复核了所有交叉扶梯的净高。
项目作为高端商场,高大空间多,并且负荷大,因此存在大面积高支模。通过3D模型不仅可以直观的对工人进行交底,而且可以帮助选择方案(加密钢管或增大钢管直径)。
该项目结构造型复杂、多梁交叉情况普遍、且存在钢骨柱、钢骨梁,给现场钢筋绑扎及板面标高控制带来了困难。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先进行虚拟布筋,优化钢筋布置及绑扎工序,从而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运用效果:在此项目中,BIM团队根据各专业图纸搭建了建筑、结构、机电的BIM模型,避免了因为二维空间想象能力的局限性而出现的设计错误,加强了个专业之间的协作,使得设计得意优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净空高度,方便了施工人员与业主理解设计的意图,提高了协调与沟通的效率。
目前阶段设计院机电施工图纸普遍质量不高,特别涉及到机电管线的综合布置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我司在机电图纸深化设计方面有较为完善的设计思路、设计标准和高素质的机电深化设计人员。在成都万象城机电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BIM软件以及专业深化设计人员的施工设计经验,对管线密集区域、车库、重点设备机房的机电管线进行综合布置,确保机电管线施工满足质量验收规范,操作检修方便、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