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于BIM的会议、标准、培训、竞赛铺天盖地,大有引爆整个建筑设计市场的势头,大家一有新项目,见面第一句话,这次做BIM了么?
BIM由其视觉冲击力和实用性两者兼备获得业界青睐,但因此造成的过度吹捧及产业爆发却也引来另一种声音,BIM是否也只是昙花一现?会不会迅速消亡?
无论怎样,BIM只是一种“工具”的概念正慢慢为人接受。
作为一个BIM从业者,在此希望能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来剖析BIM,从BIM的流程来一窥端倪。
一般一个项目定下来之后,设计师开始做方案,BIM此时开始介入,辅助设计师进行方案设计。这里怎么辅助?
有两种方法:
1, 将确定好的方案按其成型逻辑重新建立一个准确的模型,或者,将确定下来的模型通过通用格式导入BIM相关软件进行分析,结合设计师的意见对其修改,进而反向促进方案的优化;此处BIM只是作为一个技术上的搬运工。
2,直接由设计师与BIMer配合出方案。即设计师负责概念、逻辑、方案决断,而BIMer负责将设计师的理念付诸实践。从这个角度看,BIMer参与了方案设计的工作。此处BIM是作为一个概念的实现者。
图1 凤凰卫视北京总部方案阶段
从上面看来,在方案设计方面,如果BIM朝第一个趋势不断发展,那BIM就能以一个产业的形态落地,可能是以很多企业中配备BIM部门,或者同时存在相应专业BIM公司的形式(类似于国外的咨询公司)延续下来。而如果BIM朝着第二个趋势不断发展,那BIM就很可能真正变成设计者的工具,这个过程类似以前从徒手画图到引入CAD的过程,但即便如此,这个过程也才刚刚开始。
进入施工图阶段后,BIM的辅助功能慢慢平台化。
首先,BIM可以作为各专业间的一个交流平台,方便各专业间更直观地协调配合。
图2 凤凰卫视北京总部整体BIM
图3 凤凰卫视北京总部BIM综合局部
图4 杭州奥体中心BIM综合局部
图5 重庆地产大厦各专业BIM
其次,辅助出图。在目前需要BIM的项目中,往往都是较为复杂的建筑,一些各专业间交叉关系复杂的局部,可以利用模型切图来定位其中的平面关系。而倘若建筑本身就是异形建筑,那么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都需要BIM的支持,否则基本不可能直接用平面作图软件来出施工图。
图6 凤凰卫视北京总部BIM辅助施工图
图7杭州奥体中心BIM辅助施工图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成碰撞检测(包括吊顶标高确定等),统称为校核功能。个人觉得,这是目前BIM的核心功能所在,也是BIM未来具有普适意义的一个入口。
图8碰撞报告
平台化了的BIM,就像是一个“智能手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为某个项目做个性化的处理,比如对于异形建筑可以做幕墙面板分析(包括面板造价预算、面板归类、面板简化等),钢结构分析(简化、算量、输出加工数据、现场安装空间定位坐标等)、消防水炮分布、景观水池水量分析等等。但反过来讲,它不是一个必要的东西,很多事情你有一个普通的“功能手机”也都能解决,但是有“智能手机”你能做的事情更多。
图9凤凰卫视北京总部BIM个性化需求
图10杭州奥体中心风管、马道与钢结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BIM具有一定的革新意义。它不仅仅改变了工作的方式,而且能带来以往没有的各类分析报告,为项目量身订做出辅助施工的各类图表,大大提高出图(表)质量,在施工前将工程质量拔高,并且一定程度上简化施工。
图11凤凰卫视北京总部BIM输出钢结构空间坐标
但要真正发挥上述的优势,BIM还有其自身的硬伤,那就是BIM能在多大程度上反应真实情况?在这里不妨赋予其一个指标:BIM的“拟现度”。
影响这个“拟现度”有多方面因素。BIM是即处于各专业设计下游的环节,又是一个处于各专业中间的交流平台,是一个多方信息的集散地。在信息流入、模型建立、信息输出三个过程中,无论哪个过程出问题都会影响BIM最终带来的效果。例如某部分管线原始设计不合理,但又不至于造成碰撞,那么,除非有利用BIM模型进行逻辑性的校核,不然很可能这个不合理因素就会逃过BIM的碰撞校核,被带入施工现场。另外,假如模型本身建立出错,或者模型建立本身与设计师的设计逻辑有出入,再去指导施工也便无从谈起。当然,现实项目中模型出错很少会带入施工现场,因为在各专业人员利用BIM平台进行的无数次协调中,模型的错误基本会被扫除殆尽。最后,在信息输出的过程中,编程逻辑、数据处理等环节如果有错误,也会影响“拟现度”,而这也是BIMer们最最需要避免的。
毫无疑问,要发挥出BIM的最佳效用,一定要确保良好的“拟现度”,而这需要多方的互相配合,从这个角度看,BIM因其自身需要反过来会促使团队增强合作,减少专业间不必要的“掐架”,它可以充当一个仲裁方的角色。
施工图出完后,BIM还有关于4D模拟的应用,但目前据我了解更多还停留在展示作用,如果能更好地跟后期运营相结合,个人觉得这是未来BIM发展的另一个爆发点。另外,加入费用轴的5D应用现在也正悄然介入项目管理的环节。
图12为某保密项目开发的4D体验
BIM技术依附于设计师,但在过程中能更好地启发设计师,增加设计师对项目控制的自由度、逻辑度及完成度。倘若BIM能有长远合理的发展,那么它应该是处于一个类似于计算机中CPU的位置,是一个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一个信息的处理中心。
但无论最后怎么样,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BIM并不能像有些人所说的带来根本意义上的革新,它更多的只是改进,它影响的是建筑地产业的工作方式。可以这么说,如果用了BIM,你的工程项目不一定就完成的非常好,但未来的精品工程可能大部分都会用到BIM。
BIM的成果根据项目不同、需求不同变化很大,可能最后的结果是关键性的,直接面向施工的,也可能是以附加值的形式呈现。 某个项目中BIM的成果可能是辅助出图以及各类可以直接辅助施工的图表,另一个项目中BIM也可能仅仅是一个可供各专业间相互沟通协调的模型。而这也导致一些BIM无用论的出现。
不过,又有哪些新生事物出现后不会引来争议?面对日益繁多的BIM机构、BIM专家、BIM标准,我只想说,静心做BIM,于龙蛇混杂处固守一片净土。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