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标准院与绿地集团的长期合作又结硕果。绿地集团委托标准院对绿地集团上海南翔崴廉公馆项目的11#楼西单元进行内装施工总承包。此次是标准院第一次承接产业化内装施工总承包项目,项目进行中采用了标准院倡导的住宅产业化理念(主体与内装施工的产业化),并使用BIM对全流程进行监控。由于此尝试在全行业属首次,其创新的意义影响较大。
上海绿地南翔崴廉公馆内装施工总承包项目作为标准院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的最新实践,在很多方面是“第一次”。新项目,新技术,新管理,新团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平台来支撑。因此,BIM技术首次在标准院的内装施工项目中得到应用。作为BIM所的唯一驻场人员,我很荣幸能够全程参与本项目。回顾这大半年的驻场工作和生活,我既是建造者又是见证者。
崴廉公馆项目就像一张白纸,BIM技术就是在纸上作画的彩笔。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按照课题任务书的要求,把积累多年的BIM专业知识和标准操作尽可能应用在该项目上。然而当我去年顶着寒风将工作资料和生活用品大包小包都搬到南翔之后,心里其实并不清楚具体实施方案。如果说我在前方是工程一线,那么北京办公室的部门领导和同事就是后方的坚实后盾。他们对我自始至终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保持清醒头脑,不断结合现场情况调整工程记录方式,既不做“加法”也不做“减法”,将每天工程进展以最真实最高效的方式反馈给建模团队。
BIM贯穿始终
上海绿地南翔崴廉公馆项目是"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的第一个落地项目。作为标准院在全国首推的“装配式工业化住宅”,除了打破传统理念采用独特的“施工专项总承包”机制之外,标准院针对百年宅的装配式技术特点,在南翔项目上结合使用BIM技术并将其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
BIM技术在南翔项目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工程阶段,即招投标阶段、工程建设阶段、竣工交付阶段(如表1所示)。
在招投标阶段,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施工场地进行高精度数字测绘,获得整个现场的三维模型。同时,基于工程图纸建立初步BIM模型,并与三维扫描模型比对,迅速发现图纸偏差,及时矫正预算数据。对于一个约9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户型,传统放线需要耗费至少三四个工作日,受土建工程质量影响往往更长,而由2至3名技术人员操作的三维扫描一天能完成近20套这样的户型,效率是传统放线作业的40多倍。此外,基于精确的数字模型和信息,技术标中的各项数据更为准确。可视化的模型也便于决策计划,大大减少了开工后将遭遇的不确定因素。
在工程建设阶段,除了建造全面细致的BIM模型之外,标准院从每日施工作业中采集大量的工程信息,包括材料、人工、工法等。有了这些重要的现场数据,BIM模型变得更有生命力。这些工程信息同步整合进三维模型中,精确地反映出施工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的模拟和评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工程记录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资料有机结合,分门别类存放于项目组统一的协同平台上,以便各方的使用者实时读取最新最全的项目信息,从而做出长效有益的决策。作为国家BIM标准的主编单位,标准院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的数据要求体现在本项目中,一方面提供适合各方需求的工程信息化交付文件,另一方面针对装配式住宅特点,对主要建筑产品分类编码对号入座,全过程跟踪产品在工程项目中的流转。
在竣工交付阶段,三维扫描技术为竣工复核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也是竣工图的参考标准。跟随项目从始至终逐步完善的BIM数据库,包含了本项目最全面最精确的原始信息,既是今后同类项目实施的标准指南,也是BIM技术工程应用的知识库。除此之外,标准院创新性地借鉴美国COBie框架,综合之前各阶段的工程模型、信息和资料形成独特的标准化文件,并与后期的运营维护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上海绿地南翔崴廉公馆的内装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标准院创新应用了BIM技术对项目进行全流程管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现对规划设计阶段成果的可视化模拟分析,包括三维建模、进度计划、碰撞检查、施工模拟等;二是实现对建造施工阶段的管控检查,包括物资设备管理、成本进度监控、质量精度复核等;三是实现对运营维护阶段的信息准备,包括工程资料、空间位置等;四是实现对企业工程管理的体制升级,包括工序工法、管理模式、科技创新、业务整合等。通过采用具有标准院特色的BIM技术体系,百年宅项目将新工法和新工艺用信息化的途径体现,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