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型城镇化的工作,要以新型城镇化的思想为统领,下深水解难题,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促进城镇化好中求快、持续健康发展。”1月16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在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
魏宏称,近两年来,四川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更加确立,一些重要思想形成共识,新型城镇化有关工作部署迅速启动、有力推进;出台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改革,实施了定向供应农民工公共租赁住房的举措,“五个统筹”“五项改革”得到推进。特别是2014年抓住了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大大推动了棚户区改造的进度。2014年,全省全面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建设城乡住房104万套,其中改造危旧房棚户区40.6万户、居全国第二位。
“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远近结合的重大战略支点。”魏宏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经济的增长点必须要切换。在我国经济潜藏着的主要增长空间中,第一位的应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因为城镇化连接着投资与消费,关系着发展与民生,将催生和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从产业发展来看,城镇化加快推进,将伴随着中等收入人群的持续扩大,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将促进很多产业扩张,倒逼大量产业升级。从稳增长、惠民生相互促进发展出发,我们必须谋划好、写好新型城镇化这篇大文章。
魏宏表示,中央提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对四川来讲,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就是到2020年,引导约700万人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促进约8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改造约35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全面提升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这给四川省城镇化发展和改革提出了非常艰巨的历史任务。
魏宏强调,今年新型城镇化的工作,就是要以新型城镇化思想为统领,下深水解难题,促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要坚定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思想。要坚持以新型城镇化的思想为指导,切实抓好规划编制工作。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十三五”规划》修编新编得到体现;要全面注重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和功能优化,切实促进城镇化的绿色、智能、低碳发展。本着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格外珍惜自然生态,注重延续历史文脉,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核心,切实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全面推进“五个统筹”“五项改革”,落实户籍制度专项改革方案,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推进有关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和公租房“租改售”试点。要用更宽广的视野打造城镇化大平台,推动有条件的地方撤县设市、撤乡设镇和城关镇改街道办事处。
第二,要切实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投资稳增长,又有利改善条件惠民生。今年,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500亿元、增长20%。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在全省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十大工程建设计划”。加快城市道桥、市政管网、排涝防洪、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节水、供气供热、生态园林、电力通讯、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无论是新开发区块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布局,还是建成区块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都要按照这一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一个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要注重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时发力,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抓好各自的新区建设,但旧城区更新改造的投资需求空间很大,也必须切实跟进。要继续抓好“百镇建设行动”,就四川来讲,目前城镇化率仅46.3%,短期内要把所有农民集中到大中城市,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引导人口就近就地转移非常重要,对新农村建设也有巨大带动作用。各地要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加快扶持培育一批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努力形成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这既需要公共财力充分挖掘潜力加大投入,又必须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统筹整合存量增量资金、拓展政府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完善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投融资体制。一方面,政府应集中财力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组织各地争取并用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家和省的专项补助资金;同时,要支持省级投融资平台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加大支持;还要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第三,要加快推进危旧房棚户区的改造。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也可以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今年城镇住房要新开工35万套、续建70万套、基本建成19.5万套。需要强调的是,四川危旧房棚户区存量大,有170万户500余万人急盼“出棚入楼”,急需加快改造。在去年改造40万户的基础上,今年及明后年每年都要改造30多万户。各地要高度重视,重点解决好棚改融资问题,地方债券资金要向棚改倾斜,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支持。同时,要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力争全年货币化安置比例提高到40%左右。成都、内江等地的做法很好,有利于解决商品住房供应和安置住房需求割裂等矛盾。要加大财政性资金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建设和租赁补贴并举,“补砖头”与“补人头”相结合;要继续抓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渴望一张床变成一间房,帮助实现这个梦想,是政府的责任。省政府已出台《关于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各地要抓好贯彻落实,今年务必要实现农民工住房保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第四,大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占四川投资和消费的比重达到18%和20%,对地方税收收入贡献超过36%,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住房市场格局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供给过剩。对四川来讲,还有大量新市民的住房问题需要解决,相当数量的城市居民对改善住房条件还有新的期待,我们必须处理好房地产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关系,注意把握中央政策导向,密切跟踪市场走势,积极应对,继续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在具体工作上,各地要在国家、省统一政策下,注意制定完善本地区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引导市场消费。要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加大“去库存”力度,提高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引导被拆迁安置群众到市场上自主购房安置,同时要支持行业协会积极举办房交会、推介会等促销活动,消化库存;要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支持。激活公积金存量,协调金融机构落实对首套房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优惠政策,调整普通住房认定标准,将更多住房纳入享受普通住房税收优惠政策范围;要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在政府投资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公共建筑中率先推广应用产业化建造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全装修成品住宅。
第五,积极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去年四川召开了全省建筑业发展大会,省政府也出台了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要认真落实。在推进产业现代化上,要抓紧研究和推广适合四川特点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鼓励关联单位建立产业联盟;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大力提升建筑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在培育优势市场主体上,要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重组等形式做强做大,扶持发展一批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在拓展和抢占建筑市场上,要加快提升在交通、水利、市政、城市轨道、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设计施工能力,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今年要启动一批新的重大项目,这对建筑业来说是巨大机遇,要鼓励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对接,不仅支持四川省建筑企业深耕国内市场,更要鼓励“走出去”,争取在省外海外产值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30%以上。
“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政府一定要当好引领者和推动者,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认真抓。”魏宏最后称,去年,四川设立了省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强化了统筹力度,整合了行政资源,形成了各方协调、配合、联动的领导机制和推进机制,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今年各级政府要加大这方面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保障城镇化建设顺利高效推进。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