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参与方可分为下列团队:
设计团队:建筑师、工程师和咨询顾问
供应团队:建筑产品制造 / 加工商和供应商
施工团队:总承包商、分包商和劳务方
运营团队:业主、运营方和物业经理
虽然每个团队内部都会存在反馈环节、任务管理、设计协调和其它协作问题,但是团队之间的信息模糊、重新加工和 RFI 是整个扩展型项目团队的协作面临破裂的症状。
英国施工行业委员会的研究表明,仅凭第二层级的BIM无法实现业主追求的种种效益,例如降低成本、提升价值、提高可持续性等。第二层级的BIM 固有的信息传递和重新加工流程制约着各个团队的一体化,并把价值局限在各个孤岛内部。
孤岛式协作:断裂式流程的缺陷
在第二层级的BIM框架中,施工项目因缺乏数据集成、文档之间互不关联、缺少过程仿真而受到种种制约。这是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遭遇意外的三大根本原因。
无数据集成
在孤岛式协作中,要交换数据就必须导出数据并传递文件。传递文件是一种有缺陷的解决方案, 会造成大量的版本控制问题,因为项目流程中会有诸多参与方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提供关键数据。
由于不存在单一的真实数据源,参与方就无法获得有意义的、合乎情景的数据以进行更好的决策。建筑师根据设计内容进行决策,但却无法获得施工数据和制造数据,而这些信息是可能影响 最终成果的。而承包商收到不完整且模糊不清的设计信息,就会导致大量的RFI和变更通知。
无文档连续性
设计团队创建报批图纸。系统制造方和安装方会根据自己的用途重新设计图纸。施工团队随后会根据自上而下的估计来创建施工方案,花费大量资源处理RFI、送审文件和变更通知。
报批图纸 ≠ 施工图 ≠施工方案
项目过程中各个阶段对图纸的需求是不同的,这给生产效率带来严峻的挑战。虽然项目实施 过程中最终能解决大部分文档不一致的问题,但到后期进行变更的成本高昂而且难度较大。
无过程仿真
对于建筑施工过程来说,3D模型动画(也称为4D模型)是一种不充分的模拟。在缺乏充分的流程信息和集成设计数据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表达基于流程的工艺工法。
在施工项目过程中,大多数可观的浪费都发生在项目实施阶段,此时是物料成本和劳务成本投入最明显的阶段。如果缺乏自下而上的过程仿真来预测冲突点和优化子工序,项目团队就 只能凭知识或经验猜测来完成建筑施工。
孤岛式协作模式的固有局限始终伴随着第二层级的BIM的解决方案,阻碍行业前进的步伐。
高效协作的障碍
改变并不容易,在行业优化协作实践的道路上,横亘着一系列障碍。
定义
每个团队都从自身需求出发,赋予“协作”不同的传统定义:
设计团队倾向于认为协作就是在统一的BIM模型上工作。
供应团队倾向于认为协作就是审核施工图纸或其他供应商制作的文档。
施工团队倾向于认为协作就是使用结构化的项目管理系统。
法律影响
各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和互动可能会产生索赔保险问题。如果各方不熟悉现代协作技术,有时会造成保险拒赔和法律问题。采用可靠的监管和可追溯的工作流,就能确立问责制,降低法 律风险。
单点解决方案
标准的行业工具虽然可推动每个团队内部的协调,但令人遗憾的是,它们不能有效推动跨团队的协调。在由一系列专有系统拼凑起来的环境中,端到端的协作难以实现,从而造成大量版本控制问题和人为错漏机会。
单点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将第二层级的BIM工具定位为协作性的,但事实上它们能够为项目各方之间的协作提供的支持极为有限。
对协作的定义认知不同、潜在的法律风险和力不从心的单点解决方案——这三大挑战给团队间协作带来了难题,进一步强化了孤岛,造成普遍的低效率。
本文节选自《采用第三层级的BIM实现端到端协作》。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