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 叶明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基本政策取向是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建筑业而言,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以深化建筑业的重点环节改革为核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建筑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之所以要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主要还是基于建筑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住房建设、城乡面貌的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建筑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在整个建筑业建造活动中,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负荷高;建造方式传统粗放,产业结构属于大而不强;企业缺乏核心能力,工人技能素质普遍不高;组织方式呈碎片化,工程质量品质不高;产业基础十分薄弱,整体的效率效益偏低。
基于此,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就显得很有必要,主要因为:一是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三是促进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四是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需要;五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
另外,发装配式住宅展新型建造方式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所谓革命性,不仅仅是建造方式的变革,更是生产方式的革命。所谓根本性,我认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是解决我们整个建造活动一直以来存在的质量、安全、环保以及体制机制上一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所谓全局性,不单纯是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变革,更涉及整个住房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
对于新型建造方式,我总结它的主要特征有“五化”:一是建造活动绿色化;二是建造方式工业化;三是建造手段信息化;四是建造管理集约化;五建造过程社会化。我认为未来新型建造方式方向离不开这“五化”,而且这“五化”一定是“五化一体”的建造方式。
建造活动需要绿色化是因为进入新时代国家倡导绿色发展、优先发展,所以建造活动的绿色化是新型建造方式的本质要求。建造活动的环保、节约、清洁、安全和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率即为绿色化,但绿色化不仅仅是建造活动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是一个文明的进程,是建筑业摆脱传统粗放建造方式、走向现代建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过去粗放的本质其实是缺乏“精益建造”的自律,而文明的精神实质则是追求“精益建造”的自律。所以我觉得在绿色发展中,在未来我们建筑业的转型过程当中,要大力倡导这种精益建造的自律精神,在这方面,我们如今倡导得还不够。
建造方式需要工业化是因为工业化是新型建造方式的基础。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变革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的方向,是从传统粗放方式向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是建筑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事实上,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其实也是“五化”过程: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生产,装配化的施工,一体化的装修,信息化的管理。当前发展装配式建筑也需要坚持这“五化”,而不能陷入到装配化这一化的误区中。我们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是基于工业化的方式,走的是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进而助力建筑产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建造手段需要信息化是因为信息化是新型建造方式的重要技术与管理手段,并且这个手段具有时代的特征。我们都已清楚地意识到,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之快,我们已经进入5G时代,但我们建筑业信息化的水平却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从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建造方式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必然对传统的装配式研发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提升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但建筑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单纯是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化,BIM仅仅是整个信息化过程当中的一个系统。
未来的信息化一定要从“系统性应用”向“集成化应用”过渡;从“BIM应用”向“企业管理平台”过渡。也就是要将企业大数据下的软件集成管理平台,打通整个孤岛以形成整个信息链,形成企业信息化下的软件集成平台。
建造管理需要集约化是因为集约化是现代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集中体现,是现代企业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就是要集合人、机、料、管等生产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配置,并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目的,以提高效率,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路径就是要完善工程组织方式,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管理模式,通过“三个一体化”解决“碎片化”,实现集约化发展。
“三个一体化”发展新型建造方式,首先在技术层面要让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使建筑设计技术协同,解决最终产品不是半产品的问题。其次在管理层面要让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使工程建设高度组织化,解决企业发展的效益问题与工程的效率和效益的问题。最后在生产方式层面要让技术与管理一体化,让工业化生产方式,解决发展问题。
建造过程需要社会化是因为社会化是新型建造方式走向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目前我们在工业化的新型制造理念下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例如,做一个建筑既找不到好的设计院,也找不到好的配套公司,甚至施工企业都不会做施工。但在日本,专业化公司非常多,新型建造体系下有若干个专业化的工作支撑,各种零配件、工阀体系以及施工体系支撑着他们的新型建造体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集中体现。
专业化分工协作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新型建造方式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建筑工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程度低,专业化分工协作尚未形成,精益建造与系统性管理严重缺失,一体化生产组织方式不具备。我们要从初级阶段程度低的社会化向专业化分工合作发展;从初级阶段工程总承包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其发展的路径就是要树立起以建筑为最终产品的理念,以精益建造为价值取向,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双轮驱动,大力发展专业化工程,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特别是通过工程总承包的引领和带动,实现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这是工程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前提。
认清新型建造方式特征之后,在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时,首先要有系统性思维。一是因为“五化”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不能单纯就绿色化谈绿色化,单纯就工业化谈工业化,一定要系统化思考,包括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二是“五化”对建筑业转型具有革命性、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三是“五化”是建筑业在新时代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基本方向。四是“五化”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全方位的创新发展过程。在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时,绝不能陷入“唯装配”的误区,要让技术与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还要摆脱传统路径的“依赖性”和倡导“精益建造”自律精神,如此才能实现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
其次,要有“产业”思维。我国建筑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一直用的是行业思维,用行业的思维改造传统的产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房子由政府组织建设,以致形成了这样的行业管理思维,所以也一直没有把建筑业真正当作产业来做。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我认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还需要研究“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紧紧抓住产业的“牛鼻子”,拉动产业链的各环节协同起来向前走,这样才能把新型建造方式抓到实处和抓到根本,真正产生变革。
变革的主要方面包括:一是经营理念的变革,以建筑为最终产品,而不是半成品。这次我们考察的美的置业项目就非常好,是产品的理念,精装房、交钥匙,但目前很多房屋还是半产品,很多的设计还是半产品的设计。二是组织内涵的变革,建立了对整个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全面部署、协同运营的管理体系。三是核心能力的变革,体现在技术产品的集成能力和组织管理的协同能力,并具有独特性。四是体制机制的变革,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解决深层次的产业问题。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