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南京上坊北侧经济适用房项目6-05栋
南京上坊北侧地块经济适用房项目6-05栋为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加钢支撑结构体系,地下一层,地上45层,建筑面积10380平方米,建筑高度45米,是我国首栋高层全预制建筑。
预制装配化构件的范围包括:
结构主体竖向构件采用预制混凝土框架柱;梁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梁;
楼板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抗侧向构件采用框架结构加钢支撑体系;标准层楼梯采用预制混凝土梯板,阳台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阳台板,阳台隔板采用预制K板;
内外填充墙采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材(NALC板);
整体式卫生间及其专用下沉式预制楼板。
二、项目挑战和解决方案
作为首栋高层全预制建筑,该项目的挑战包括:设计、生产、施工工期紧、质量要求高。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要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部工作,建筑信息的传递及协调工作尤为重要。
主要挑战有三方面:
第一,深化设计阶段,预制构件相互间的碰撞检查细度要精确到钢筋级别,在短时间内采用传统的人员凭借经验,观察二维图纸识别已不可能完成。
第二,构件生产阶段,生产厂家对万余预制构件的图纸消化及计划、生产、供货也是一个挑战。
第三,施工阶段的快速准确的构件定位,高质量的安装需要新的技术支持。
基于以上项目挑战,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组建了BIM仿真研究中心,通过BIM技术,实现了信息化的项目管理。
三、各阶段BIM应用概况
1、设计阶段的BIM应用概况
该工程BIM建模主要采用Autodesk Revit系列三维建模软件平台,由不同的设计人员为该项目创建建筑、结构、给排水三维信息化模型,建模过程在Autodesk协同环境中完成,准确且高效。
在2D环境下,每一张图纸都是一个单独的“迷你项目”,先从平面开始绘制,然后画立面、剖面,再按照项目进展更改所有的图纸。永无休止地修改、再修改成为建筑师繁重冗长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占用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BIM技术改变了这种工作方式。在虚拟建筑中做设计,设计过程的核心是模型而不是图纸,所有的图纸都直接从模型中生成,图纸成为设计的副产品。
每一个视图都是同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从不同角度的表现。利用虚拟建筑模型,建筑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候生成任意视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3D视图甚至大样图,以及材料统计、面积计算、造价计算等等都从建筑模型中自动生成。
施工图(立剖面)
单位标准户型
三维可视化
碰撞检查
深化设计人员通过TeklaStructures自带碰撞校核管理器来检查钢筋,打开后选定所需校核的构件或模型,直接点击校核即可。碰撞检查完成后,管理器对话框会将所有碰撞的位置全部列出来,包括碰撞对象的名称、碰撞的类型、构件及对象的ID等。当选取列表中的某个碰撞位置时,碰撞实体在模型中会高亮显示出来,以便检查修改,如下图所示。
全预制装配结构梁板柱钢筋连接BIM技术
2、构件生产阶段的BIM应用概况
BIM能够支持建筑从设计到制造的信息传递,将设计阶段产生的BIM模型供生产阶段提取和更新。BIM在构件生产阶段的显著优势在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强,这使得构件生产的精益生产技术有可能得以真正实现。
以精益建造的理论体系作指导,借助BIM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BIM强大的技术功能支持与数据信息集中化存储的优势,保证项目全生命周期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流,才能实现精益生产的目标。
预制结构与构建:
预制装配式卫生间:
3、施工阶段的BIM应用概况
3.1构件施工吊装阶段的BIM应用概况
在设计3D-BIM模型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将施工进度数据与模型对象相关联,产生具有时间属性的4D模型。借助Autodesk Navisworks的API,采用BIM先进质量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可以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提高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利用手持平板电脑,开发施工管理系统,可指导施工人员吊装定位,实现构件参数属性查询,施工质量指标提示等,做到施工质量记录可追溯。
模拟施工:
3.2水电阶段的BIM应用概况
本工程机电BIM工作的重点及难点一览表
管件综合-标准层:
管件综合-标准层:
管件综合-地下室:
四、综合效果
BIM技术应用该项目设计到施工的各个阶段,对整个项目进行了综合图审,指导完成了我国首栋高层全预制装配结构的施工,全预制装配结构节点连接三维可视化,有效的提高设计、生产及施工效率,避免部分复杂节点由于未有模型而产生的的错误和返工,提高了全预制装配建筑施工质量。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