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觉,进入BIM行业将近两年了;曾经以为BIM行业是吾终身奋斗之事业,但当自己陷入茫茫泥潭才知道,此行(XING)任重而道远。
今日我想针对个人对于行业的认识及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刚看见一篇文章,说从建筑行业长远角度,建筑是永远不会淘汰的行业。这句话我在四年前就听说了,但是对于大学选择专业迷茫的我指引了一个方向;(话题不扯远了,继续说BIM),BIM所想即所得,所得即所见;可视化、参数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等特点决定了建筑行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无可厚非得是,三维空间效果比二维图纸表达省事很多。但目前而言,国内虽掀起一片BIM浪潮,但苦于BIM标准、软件、人员、国情等因素制约BIM发展;甚至未接触过BIM的业主、施工方等见有此项技术,定能接触工程粗狂式等管理问题,进而对BIM神化,感觉它什么都能做,而且都能做好;就像走了十公里沙漠未沾滴水的壮汉突见绿洲般惊喜,怎知水虽能止渴,但亦不可止饿,不可支持人衣食住行等舒适生活。所有目前阶段,对于使用过BIM的业主或者施工方对于BIM大部分都是付出得不到正比或者复比的回报,对于BIM的投入也只是响应政策、做做汇报、宣传使用新技术;并未给企业带来新的转机,更别说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
但我们也不可因此灰心,BIM所带来的肯定是未来发展之趋势。这只是个实际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发展数据会更安全、传输更快、使用更轻便。目前各行业纷纷研究如何将大数据云计算融入本行业中去;这就国情所致,社会发展所需要。相信在不远的未来,BIM终将成为建筑行业大数据之载体;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建筑更智能、更人性、更绿色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BIM目前在设计阶段而言:
对于BIM设计一词,总有疑惑,到底是BIM是BIM,设计是设计呢还是BIM+设计;从字面理解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转达出来的过程。确实两种不能合在一起说,BIM设计,不然就是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不过感觉又为何不可呢?本来设计完全就给可以通过模型来表达啊,而且其优势不言而喻。
BIM目前在设计阶段所运用点屈指可数;个人作为BIM咨询单位而言,给客户带来最主要的经济价值就是管综优化及净高分析,对于BIM算量来说,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正因为有问题,行业才需要进步,也才有我们发展的机遇。至于其他运用并不是毫无价值,而是不同价值的呈现方式不同而已。
BIM目前在施工阶段而言:
由于软件及数据臃肿,因此国内出现了轻量化一词;我也是认可这一做法的,虽然目前实现轻量化有很多途径和方式。(比如BS架构和CS架构)通过将轻量化后设计模型带到施工现场去指导施工,并且进一步深化模型,积累数据;这种理念也是很正确的,可目前的现状是施工单位由于一线施工人员水平有限、工期时间紧、任务重等因素,无法有效合理使用BIM协同管理平台;以至于成为假BIM,咨询单位去督促、求施工人员及负责人使用平台;这就使主动变为被动,自然推进起来困难重重。
国内尚无太多可借鉴案例;博锐尚格虽然在北京银河SOHO项目中获得国际红星奖,但仅此一家单位也不可撑起国内房地产运维行业啊。因此需要多专家多投入研究,终会有曙光的一天;上周参加中节能听王博士的智能楼宇运维平台有感,BIM模型通过设计、施工后的参数化数据已经很冗余,如果再将运维阶段的视频监控、人员管理、资源管理等数据集中于相应构件,会不会导致模型过于繁重。前期轻量化的模型又一次变得笨重;目前可行建议:模型与数据合理分类;首先把竣工模型中不需要的信息除去,保留运维模型基础数据,通过模型的唯一识别码链接云端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保持可视化+大数据+云计算的有机结合。形成建筑AI系统,提升城市智慧建设。
小白水平有限,望各位大神勿喷,多多提点,小弟不胜荣幸!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