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混凝土叠合楼板分类
按具体受力状态
混凝土叠合楼板按具体受力状态,分为单向受力和双向受力叠合板。
预制底板按有无外伸钢筋可分为“有胡子筋”和“无胡子筋”。
拼缝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分离式接缝(即底板间不拉开的“密拼”)和整体式接缝(底板间有后浇混凝土带)。
预制底板分类
预制底板按照受力钢筋种类可以分为预制混凝土底板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混凝土底板采用非预应力钢筋时,为增强刚度目前多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可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带肋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设计原则
跨度大于3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底板或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跨度大于6m时预制底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叠合楼板厚度大于180mm时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
保证叠合面上下两侧混凝土共同承载、协调受力是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设计的关键,一般通过叠合面的粗糙度以及界面抗剪构造钢筋实现。
施工阶段是否设置可靠支撑决定了叠合板的设计计算方法。设置可靠支撑的叠合板,预制构件在后浇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下,不至于发生影响内力的变形,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
无支撑的叠合板,二次成形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及施工荷载影响了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应按二阶段受力的叠合构件进行设计计算。
02
技术标准
1.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B/T 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预制底板制作、施工及短暂设计状况设计应符合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施工验收应符合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
2.相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包括15G366—1《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14G443《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06SG439—1《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50mm、60mm实心底板)》。
3.预制混凝土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建筑工业化),且不应低于C30;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4.预制底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5.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其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设置桁架钢筋的预制底板,设置自然粗糙面即可。
6.预制底板跨度大于4m,或用于悬挑板及相邻悬挑板上部纵向钢筋在在悬挑层内锚固时,应设置桁架钢筋或设置其他形式的抗剪构造钢筋。
7.预制底板采用预制预应力底板时,应采取控制反拱的可靠措施。
03
适用范围
各类房屋中的楼盖结构,特别适用于住宅及各类公共建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