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网
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免费的Ai上线啦!
BIM建筑网自主研发,你想要Ai功能都在这里!
Ai·提升效率 技术答疑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 请旋正屏幕 –

绿地集团在全球布局的第30座绿地中心,历时八年矗立于宁波三江口,正在改变三江六岸的商圈格局。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绿地中心全景,摄影:刘松恺

宁波绿地中心项目自2012年方案招投标开始,绿地集团联手三益中国日本设计共同完成了各项复杂工作,三益中国更是从项目启动之初全程配合项目的落地实现。

2013年基地正式动工,层出不穷的现实难题与难以计数的反复修改将原本计划在3-4年建设完成的地标项目硬是拖至了“八年抗战”。

八年的打磨与锤炼,昔日三江口最具潜力的区域终于初现如今的挺拔和优雅。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绿地中心项目时间线

绿地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项目规模,决定了该项目最重要的属性——地标性。

2011年,哈佛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or)的一部畅销书《城市的胜利》(Thiumph of the City)中指出:

城市地标建筑应将居住、餐馆、店铺和办公集中于一地,通过紧凑的规划从而方便交通、实现多功能共存,达到城市的最佳状态。

地标性城市建筑,应该是以消费和功能为导向和支撑的城市公共空间,需要对人群的需求作出准确、及时的回应,处于城市时代变化的最前端,是时代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社会情绪和未来走势的标志,优先于文化类、政府类等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变革。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城市中的地标性,摄影:刘松恺

如何构建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地标建筑包含哪些要素?在飞速且粗犷发展的城市中,如何创造兼具地标性与公共性的建筑形式,并表达城市风气?

以地标原则构建的“宁波绿地中心”背后,真实的设计逻辑究竟是怎样的?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绿地中心外部街景,摄影:刘松恺

01

城市网络关系的梳理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矗立于三江口的绿地中心,摄影:刘松恺

宁波绿地中心项目地块位于三江口江湾,中马街道老外滩商圈。

熟悉宁波的人可以在地图上看到两条明显的城市轴线。其一,余姚江和奉化江最终在三江口并成甬江奔流至东海,是“宁波帮”启程的起点,千百年见证宁波的变迁,形成沿江历史传承轴线。其二,中山东路连接东部新城和三江口,形成宁波最繁华的商业区,构建与奉化江垂直的横向商业轴线。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城市轴线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江面远眺绿地中心,摄影:刘松恺

如今,横向轴线的发展已无法满足区域活化和空间迭代的城市发展要求。建立纵向商业轴,同时发展城市风貌商业地标,将外滩历史街区、三江口商圈串联,是为城市功能进行有机延续和补充的重要环节。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商业地图

而绿地中心恰恰就处在轴线交点的关键位置。东侧来福士和钻石广场,南侧江北公园、江北人民广场等城市绿地,东南侧包括老码头、宁波美术馆、规划馆、天主教堂,以及板桥街在内的老外滩建筑群,绿地中心所处之地正是一个集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通过对空间进行有序组织、缜密梳理,绿地中心的落成将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公园”,形成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城市空间,提供高舒适度和高品质的办公、居住、购物环境,让城市居住者在此自然有机的成长和消费。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绿地中心作为都市公园,摄影:刘松恺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城市历史文脉分析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城市绿地景观分析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共3.68万平方米,被中间穿过的十字型市政道路分割为四个地块。基地东西两侧大庆南路与人民路为城市主干道,北侧为外滩大桥引桥段,地块西北与东南对角分别为地铁站点和公交始末站,交通为地块创造巨大人流。周边来福士广场商业区、外滩大厦办公楼、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也均可形成定向型人流。另外,历史建筑群和人民公园也为场地内消费性人群的形成提供基础。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被分割为四地块的绿地中心,摄影:刘松恺

如何整合分散的地块,导向多类型人群,是场地的的核心问题。绿地中心没有采用常规商业地产中常见的中心-边缘式层级结构,而是将广场、绿地等多个模糊的空间以一种非层级的分散布局与场地之内,让人们沿街漫步时随时方便介入身边的趣味活力空间中,享受身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持续近距接触与互动。大量“小微公共空间”的设置,增加城市空间与身体间的黏度。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总平面图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裙房业态分布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高层业态分布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日常生活互动,摄影:刘松恺

02

城市立体空间的构建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长入空中的绿地中心,摄影:刘松恺

绿地中心共有5栋塔楼分散在四个地块,通过架空连廊串联起各自的裙房部分。从两岸眺望,五栋塔楼高低序列勾勒“山峦”般天际线,构建新城市景观。

其中南侧超高层高达240米,共48层,将成为宁波三江口第一高楼,占据城市天际线的制高点。其余四栋塔楼呈“甬”状,高度依次递减,形成序列城市群体,降低对周边历史建筑的压迫感。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西立面图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南立面图

5栋楼宇均靠近城市主干道。拥有更多展示面的1#2#地块集中布置商业;又根据分期开发的实际可操作性,将超高层地标建筑设置于4#地块。四个地块形成以中央商业广场为核心,各地块的商业中庭为节点,串联地铁站与公交始末站商业带的“一核一带四节点”的规划结构。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绿地中心全景,摄影:刘松恺

呼应街区沿线低层建筑尺度,裙房空间进行了适度分段,延续城市脉络。在传统的购物中心基础上,四个体块裙房以开放街区形式连接,互相激发商业潜力。同时采用去层次、片段化的松散空间结构,消除空间组织上差序。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绿地中心街景,摄影:刘松恺

一层空间,将各个方向的人群通过四个地块商业节点,聚集到中心广场,将分散地块通过商业模式有机整合。二层商业,通过商业外部的 5 处扶梯和商业内部设置的直梯,以及中庭的扶梯引入人流,将四块地用空中连廊衔接,强化单块地块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重复交叉人流。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一层平面图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一层商业空间节点,摄影:刘松恺

地下空间共七个下沉式商业广场, 将四个地块、三组建筑群体、五栋塔楼有机连接,自上而下将单体建筑连接为群体,织补地上空间的限制。通过地铁出口与下沉广场两个主要人流导入点以及一层三个主要中庭的扶梯将人流导入。1#,2#和3#地块间彼此用商业街连通, 并将乘地铁去老外滩的人流最大化的引导建筑的地下商业内。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好的便利性,通过地下网络达到不同楼宇,不受气候影响。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城市立体空间构建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立体空间构建,摄影:刘松恺

03

城市地标的技术实现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临近完工的城市地标,摄影:刘松恺

绿地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无论是超高层及高层塔楼的结构问题、各分项公司间的协同管理问题、项目现场遇到的各类疑难突发问题、长项目周期内无可避免的变更沟通问题都是摆在所有项目参与人员面前的巨大挑战。

自2013年9月项目正式开建以来,八年中三益一直配合解决各分项公司协同在施工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高品质的设计及耐心的沟通服务,尽全力确保建筑建成效果的和谐统一。

三益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对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无疑是整个设计流程中的重中之重,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众多。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绿地中心室内走廊,摄影:刘松恺

移花接木

— 斜墙转换体系

主塔楼建筑高度较高,设计在形体上进行了竖向收分处理,越往高处建筑平面向内渐缩。既能将高耸的结构合理优化,又达到提升建筑高度的视觉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立面形象,结构师设计了斜墙转换体系,在解决传统结构局限性的同时,增加了建筑实际可使用面积。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竖向收分的主塔楼,摄影:刘松恺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斜墙转换体系

去繁就简

— 环带桁架加强结构

240米的主塔楼采用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加强层(环带桁架)——以抵抗风和地产产生的水平力。相较传统加强层的伸臂桁架加环带桁架组合模式,绿地中心项目在主体塔楼中部28层设置层高为4.5米的加强层——环带桁架。环带桁架的存在将楼层外围框架柱以钢桁架环向联系,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抗弯能力,提升了轴向抗压能力,进而提高抗侧刚度,改善结构的位移、强度、稳定和延性。加强层结构体系的精简为项目节省了约25天工期,也使原本只起到协调作用的环带桁架在项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俯瞰宁波市区的主塔楼,摄影:刘松恺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环带桁架

扭转乾坤

— 调谐液体阻尼器

此外,在设计超高层抗风抗震阻尼结构时,建筑师利用5#楼建筑屋顶放置的消防水箱,创新性地将其改造成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几乎零成本的土建造价,节约了约数百万的工程造价成本。此项研究设计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并已申请发明专利。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拔地而起的城市超高层,摄影:刘松恺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多层TLD水箱消防结构构造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多层TLD水箱消防给水构造

化零为整

— BIM全面配合

在绿地中心项目中,丰富的空间变化也给各专业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让设计效果能够落地并严格控制其效果,三益运用BIM技术,从建筑空间、结构梁板高度、设备管线及安装高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检验,各团队根据碰撞结果及时反馈沟通,提升了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我们组织并配合幕墙立面及灯光等各分项公司为建筑立面效果、室内光和室外光分析及塔冠钢结构设计研究等各类问题进行多次沟通协调,配合深化技术图纸并提供现场施工指导。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运用BIM提升设计施工质量和效率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绿地中心室内一隅,摄影:刘松恺

宁波绿地中心是宁波市“三江六岸”和“两江北岸”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绿地集团在全球布局中的第30座绿地中心,荣获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金级认证。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从梳理文脉网络、构建立体空间、实现复杂技术三个视角来审视,项目充分发挥城市空间与人类身体的直接连接,在城市中构建丰富性、地标性,在身体体验中构建细腻性、持续性;“绿地中心”深入城市空间,建立城市、市场、人群的“竞合”伙伴关系,确立建筑地标性的城市地位;在超高层建筑技术应用中,结合结构创新设计,来优化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最终找到实现建筑物价值和降低建造成本的平衡点,从而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超高层建筑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思路。

这座伫立于三江口的庞然大物,勾画着甬城未完成的天际线。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项目名称:宁波绿地中心项目(桃渡路1#~4#地块)
项目地址:宁波市江北区
基地面积:36752平方米
建筑面积:1#、3#地块:152572.12平方米

2#、4#地块:231673.29平方米
建成时间:1#、3#地块:2019年 5月

2#、4#地块:建造中
建设单位:宁波绿地置业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株式会社日本设计

建筑/深化/结构/机电设计: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郑彦
项目团队
建筑:焦峰、丁贝莉、彭冬华、李姬宏、黄玲荣、都瑶、严红缨、胡润宇

结构:哈敏强、陈思强、陆陈瑛、李学涛、彭宁

机电:徐伟栋、冯娟娟、丁红梅、杨辉、兰文利、祝惠敏、代丹、蒋莉、孙芾

技术支持:王晓红、赵斌、陈英、王韦卿、陈建新

图纸整理:左永平、李重、张可冉

景观设计:上海纳千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人防单位: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责任公司宁波民防建筑设计分院
施工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幕墙单位:上海班鹏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1#、3#地块);上海旭密林幕墙有限公司 (2#、4#地块)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赞(0) 打赏
BIM建筑网 » 宁波外滩遇见小陆家嘴,绿地中心重塑甬城天际线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BIM建筑网,更专业的BIM技术学习网站!

关注建筑新动态,分享建筑新技术

联系我们关于BIM建筑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小编吧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扫码登录

微信「关注」,快捷登录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
注册登录代表您已同意《用户许可协议》
账号登录 | 其他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