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回,转眼又至深秋,一年一度的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名单也如期揭晓。近日,在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15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技术交流暨国际工业化住宅设计与建造峰会”上,28个项目被授予金奖,其中绿色节能与建筑产业化成为此次获奖项目的一大亮点。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将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未来5年建筑产业化会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住宅将以产业化的方式建成。”国务院参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玉平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战略需要、政策利好、行业转型、企业创新发展四大契机,面对新形势,企业应密切关注建筑产业化前沿动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市场培育,积极进行建筑产业化实践,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和配套发展成套住宅技术,提升建筑产业信息化空间,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趋势一:建筑产业化
当前,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全国兴起了一场建筑产业化的新热潮,而这股热潮在此次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的评选中也显得尤为突出。
“本届詹天佑优秀住宅小区获奖项目大都在建筑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说建筑产业化已经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张玉平表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便有效地提高住宅性能和行业综合效益,满足人民不断改善居住质量的需求,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中国住宅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
以获得金奖的绿地清漪园0407地块为例,评委认为,该项目作为全国首个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攻关落地了装配式装修部品集成技术、结构耐久性设计100年技术,提升了住宅全寿命周期内资产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了标准化大规模部品成批量生产与供应,且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通过产业链结成协同模式创新,以设计标准化、部品工厂化、建造装配化实现了技术市场化落地,科技创新推动促进作用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住宅建设实有建造转变为中国制造,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和广阔的推广价值。
趋势二:住区与城市融合更深入
除此之外,从封闭式住区到开放性住区的转变成为另一亮点。“许多获奖项目的方案,把新建小区和城市环境很好地融合到一起,成为城市有机组成一部分,为居民创造了更加亲切城市的住区生活。”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韩秀琦表示,以往建设的住区,往往是以围墙为界进行封闭式管理,住区之间缺乏居民共享的城市空间。而这种相对保守的居住形态,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阻隔了居民与社会大环境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氛围,也不能满足文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在本届申报项目中,西安华远君城、重庆融汇温泉城锦华里和汕头香域春天花园3个项目,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式住区理念,以开放的格局将住区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将原本属于住区的部分资源贡献出来与城市共享,也让居民切实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与高效便捷。
在重庆融汇温泉城锦华里项目中,设计者别出心裁地沿地块中轴线设置了南北贯通的商业步行街,而把高层住宅平均布置在商业街的两侧,形成自成系统的四个独立居住组团。这种规划的本意就在于,从住区中提炼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公共空间,为社区居民营造繁华方便的城市生活环境。据悉,这些商铺多为2~3层建筑物,上下铺面以楼梯、电梯和自动扶梯巧妙地串接起来,构成了丰富精彩的立体商业空间,相比起常规的沿街底商,不仅规避了机动车带来的交通干扰,也显著提升了各楼层铺面的商业价值,还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餐饮和购物环境,开业不久就形成了人气爆棚的商业氛围。由此可见,对于开发商来说,这种开放式的规划运用得当,能够实现居住物业和商业物业的相得益彰和价值双赢。
趋势三:热潮当前,变革在即
趋势之下,转型势在必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军就指出,建筑产业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现阶段发展建筑产业化与我国历史上前两次推广产业化时要关注的问题和重点已经有了很大差异,我们要保持冷静,以史为鉴,要消除误区,实现科学持续发展。”中国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修龙认为,设计院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中唯一能够集成的关键节点,他倡导建立行业资源集成平台整合各方优势,汇集各方资源,以设计院为平台载体,集成业主需求、技术研发、客户要求、机电设备产品应用、部品部件厂家产品信息,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BIM)实现各方诉求集成,实现方案策划、设计、施工、产品交易、后期运维一站式解决。开创新的商业运行模式,推动产业化高速发展。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叶浩文也表示,当前虽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但是还存在诸多阻碍问题。特别是我国当前没有推行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生产、施工的EPC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造成设计、生产、施工环节严重脱节,从而无法真正实现质量提升,资源集约。他认为,只有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主体机电装修一体化,EPC五化一体的整体协同发展,才能提高全产业链的整体生产效率和协同性,推动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