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宝业集团联手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宝业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该指南聚焦最新区域政策标准与行业趋势,搭建了海绵城市从前期目标分析、专项设计,到后期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的全过程技术体系,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关键技术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常见海绵技术做法、海绵城市专篇示例、相关产品供应商清单、海绵城市案例等内容,为长三角地区高品质绿色节能建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对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宝业集团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宝业活力天地”项目建设中,全面采用海绵技术,如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管道调蓄、雨水湿地、生态驳岸等创新设计和产品应用。
据介绍,上海自2016年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各区均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相关指标要求将会全面纳入土地出让开发,建设项目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中必须包括海绵设计专篇。
作为上海海绵城市重点功能建设区试点,由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牵头的《虹桥主城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20—2035)》于今年7月出台。规划提出“联通长三角,生态最中心”,打造“中国生态经济共荣之都”的商务区“定制版”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构想,并基于智慧水务、和谐共融、百姓获得、自适应城市和价值可评估五类要素,打造新型海绵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区。预计到规划期末,虹桥商务区主城片区内将全面实现海绵城市建设“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要求。至2035年,虹桥商务区主城片区范围内全面落实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多方面试点建设目标,包括排水标准、内涝防治标准等多项指标。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