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桥梁设计普遍采用将结构简化成平面(空间)杆系计算,运用二维三视图技术绘制工程图纸,它是桥梁设计行业最终交付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构造与功能日益复杂的桥梁结构,二维设计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连一些空间桥梁结构最基本的几何信息也无法完全表达。在这种情况下,三维设计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采用三维设计,可直接通过三维形式表达设计构思与意图,使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回归到方案构思与计算分析上。因此,采用三维设计技术成为桥梁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三维数字化设计发展与现状
1.1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发展
从1963年美国MIT机械工程Coons,首次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概念开始,军工、航空航天以及精密制造业等领域就开始了CAD的研究与开发。到20世纪80年代,CAD技术开始走向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开始出现在PC终端系统中。1989年,PTC公司推出Pro/Engineer产品,用参数化的特征设计为CAD三维设计建立了新的标准。此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三维CAD设计开始普遍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及精密仪器制 造业等领域。
1.2 三维设计应用
在国内外的基础建设领域,三维设计技术也正在蓬勃发展,其中在水利水电、公用与民用建筑等行业已经取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初步实现了二维设计向三维协同设计的转换。如图1所示。
图1 水电厂房剖切图
对于公路工程,特别是桥梁设计领域,CAD设计系统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大多还处于二维阶段,或者应用其他主流的三维CAD平台对桥梁结构进行三维展示,中国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发的桥梁三维造型系统Bridge 3D,尝试了采用参数化技术进行桥梁结构外观造型设计。但是,相对于制造行业的参数化、变量化的三维CAD设计系统差距还很大。
2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设计概念
2.1 BIM技术定义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理念由AutoDesk公司于2002年率先提出,它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的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 一、完整、逻辑的建筑信息模型。
BIM是贯穿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 使设计数据、建造信息及维护信息等大量信息保存在BIM中,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得以重复、便捷地使用,如图2所示。
图2 全寿命周期BIM流程示意图
2.2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延展
BIM的发展是始于建筑行业,但其内涵及外延早已超出了模型的范畴,也延伸出了建筑行业,甚至覆盖了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对于桥梁工程而言,可以参考美国国家BIM标准,对桥梁信息模型(BIM)阐释如下:
(1)一个桥梁工程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
(2)一个共享有关桥梁建设项目所有信息的资源数据库。
(3)一个分享有关桥梁工程的信息,为该工程从概念开始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4)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写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如图3所示。
图3BIM技术支撑的工程范畴
3 三维数字化设计与二维设计对比
对于桥梁设计而言,采用BIM的理念与传统CAD相比,改变的是整个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
(1)从线条绘图转向构件布置。
(2)从单纯几何表现转向全信息模型集成。
(3)从各工种单独完成项目转向各工种协同完成项目。
(4)从离散的分步设计转向基于同一模型的全过程整体设计。
(5)从单一设计交付转向工程全生命周期支持。
对于桥梁设计行业,采用BIM技术不仅仅意味着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设计方掌握了工程项目最核心的信息模型资源,不仅向业主方提供工程设计服务,而是向全寿命周期内各个工程参与方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与咨询,使工程项目的潜在价值向设计阶段前移 。
4 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三维设计技术
4.1 信息需求的系统分析
了解桥梁工程对三维设计技术的需求是建立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虽然其他行业的三维设计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也有了成功的工程案例,但是桥梁工程建设对三维工程信息的要求有自身的特点,并不能将其他行业的工程需求照搬过来。因此,需要重新根据桥梁设计、施工与管理的特点分析其对工程信息的实际需求。只有得到各个工程参与方对三维信息的需求,才能使三维信息模型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中的核心数据平台的作用。
4.2 信息模型的参数化建立方法
三维设计技术的核心是信息化的三维模型,通过前期分析得到各方的信息需求后,如何建立赋含上述信息的三维模型就成为关键。抽象化、变量化、参数化的设计技术是一种高效、直接和便于修改的信息化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把工程项目中具有特征变化的图元要素的特征值抽象为某个函数的变量,通过修改变量值,或者改变函数实现算法,就能够获得赋含各种信息的模型。主要工作在于寻找各类要素的特征变量及其与整个模 型的逻辑函数关系,桥梁三维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桥梁三维模型
4.3 CAD-CAE 信息共享技术
桥梁设计的重要特点是结构计算分析在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计算分析结果决定了主要构件尺寸与构造形式,桥梁结构计算工作量在整个设计流程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对于复杂桥梁甚至是控制性的节点工作。因此,实现设计平台与计算平台的信息共享乃至无缝结合,对提高设计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4.4 数字化工程的交付方式与标准
数字化虚拟工程移交是三维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传统的二维图纸载体已经被全信息模型所取代。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设计产品是一个包含了各阶段、各参与方所需信息的核心数据模型,这就需要针对不同信息接收方制定不同的产品交付方式与标准,交付方式与标准的确立,标志着三维设计阶段转向了三维信息化的施工与运营管理阶段。
4.5 一体化协同设计与管理技术
从单点、离散式的分布设计转向基于同一模型的一体化协同设计是BIM技术的重要标志,对于项目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有着质的提升。同时,协同设计不仅仅指设计方内部的流程与设计过程管理,还包括设计产品交付、进入施工与运营阶段后的协同信息交流与管理,甚至可以延展到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参与方的协同工作。只有掌握了一体化协同设计与管理技术,才能发挥三维数字化设计对工程全寿命周期 的技术支撑作用。
5 三维数字化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全行业对三维数字化设计的认识有待统一。目前整个交通建设行业的三维设计刚刚起步,政府主管部门、工程业主单位、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等各方对三维设计的理解与需求是不同的,而以上各方都应该是三维设计的参与方,也是受益方。因此,在交通行业发展三维数字化设计需要全行业对其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2)从设计单位看,意味着设计习惯、工程流程与管理体系的再造。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变,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干、快上不符合技术发展规律。在三维设计起步阶段,由于设计人员的技术不熟练,设计系统不够完善,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在工作中寻找发展与稳 定生产的平衡点,这是一个不断摸索、发展与调整的实践工作。
(3)从整个交通建设流程看,各个环节的发展节奏不一致。目前交通行业三维数字化的工作与重点集中在设计阶段,大部分的实践工作由设计院承担。但是,设计阶段只是工程建设的中间环节之一,其设计基础数据的获得要依靠前期的规划与勘测方,后期产品要交付于审查与施工方,如果各个环节发展脱节,就难以发挥三维数字化的优势。所以,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变革比当年“甩图板”工程涉及的范围更广,难度也更大。
6 结束语
发展基于BIM的三维数字化桥梁设计技术是目前桥梁工程建设的客观需求,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更多的是对设计流程乃至整个工程建设流程的再造。通过工程各个参与方共享一个核心的信息模型,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极大地提升整个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平。
作者: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戴玮,郑岗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