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墙改办: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20年12月3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意见
为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河北省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形势与要求
我市自开展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墙改政策,以城市建筑为重点,限制粘土实心砖的生产和使用,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全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做出了应有贡献。但目前大部分农村建房仍然以实心砖为主,大量毁坏土地,消耗能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严重不适应科学发展、打造强市名城的战略要求。随着统筹城乡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提速,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要求改变房屋结构简单、配套设施差的建房模式,追求设计合理、设施配套的现代化住房条件的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农村新民居示范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启动实施,为新型墙材在农村建筑中推广使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场和全新的发展机遇。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在广大农村推行新型墙体材料,不仅是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更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与改善农村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我市推进农村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墙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装配式建筑发展作为主要方向,推动新墙材向中高端产品制造发展,并逐步向部品化、构件化、集成化发展转变,力促全市墙材革新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与任务
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型墙体材料总产量占墙材总量的比例达到90%,城镇应用比例达到95%以上;农民应用新型墙材自建房占农民自建房总量比例达到30%以上;建筑装备式墙材生产比例达到2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新型墙材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绿色墙材生产和应用形成规模;重点建设一批利废量大、技术先进,产品轻质、高强、节能保温、多功能复合一体化,能够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新建或改造新型墙材生产示范线3条以上,重点项目4个以上,建设新型绿色墙材生产基地4个以上,打造装配式绿色建筑集成产业基地2个以上,培育省级新型墙材龙头企业2家以上;取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新型墙材企业10家以上;基于“互联网+”的墙材革新信息化监控系统初步建成,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基本建立。
第一,巩固“禁实限粘”成果,推进新墙材应用。在巩固“禁实限粘”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禁实”工作由城市向村镇延伸,在城市由“限粘”向“禁粘”延伸。在乡镇及周边地区加大新型墙材的推广力度,结合安居工程、保障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村自建房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墙材,加大农村示范房工程引导使用节能墙材,力争农村墙改工作再次取得新突破。
第二,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协调优化人力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各生产要素的配置,对现有墙材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关闭和淘汰一批产能低、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和生产线。引进、开发和应用符合当地新型墙材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实现传统粗放式生产向精细化、规模化生产转变。产业链由单纯制造业向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推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区域化聚集式和规模化发展。鼓励产能过剩新墙材企业向生产大板、块体以及复合型拼接的装配式结构转型。以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为例,应深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调研考察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学习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先进经验,鼓励本地企业积极与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展开战略合作,研发、引进适应本地区的装配式钢结构低层、多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绿色建筑集成产业。
第三,明确重点发展的产品及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引导墙体材料行业向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轻质、高强、节能保温、多功能复合一体化的新型墙材。一是要降低能源的损耗,优先发展自保温墙体材料和工厂化,进一步考虑发展工厂化制作的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能的外墙部件。二是除了传统的页岩材料以外,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料(煤矸石、粉煤灰、冶金工业尾矿、建筑渣土、河湖淤泥、城市污水处理污泥、水净化处理淤泥、造纸工业淤泥、食品工业残渣、废弃的秸秆等做原材料(燃料),逐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建筑节能。三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降低墙材生产成本。四是促进绿色生产,推进节能减排,对现有工艺和装备实施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能耗不达标、环境污染大、工艺装备落后的生产企业。重点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加填充物的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利废保温、复合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企业积极消纳利用当地粉煤灰、煤矸石、淤泥、建筑垃圾、污泥、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生产墙板、条板等新型墙体材料;鼓励发展满足于美丽乡村建设需求的混凝土墙材制品和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材制品,促进新型墙材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发展小块体水泥制品,满足美丽乡村建设发展需要。加气块能够较好的满足三层以下住宅的受力要求,鼓励在农村推广实用。
第四,因地制宜优化产品空间发展布局。坝上近蒙片区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墙体材料隔热保温性能要求较高,重点发展保温隔热性能优异的轻质高强利废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东南近京片区着重消纳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中心片区充分利用粉煤灰、尾矿渣、冶炼废渣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和河湖淤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西南近晋片区充分利用煤矸石、页岩、尾矿渣以及浮石为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努力构建“传统产品+高端产品”的新墙材产品发展体系。传统产品重点发展水泥砌块等水泥制品,满足广大农村市场需求。高端产品重点发展钢结构加填充物的装备式产品,满足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利废节能的轻质内外墙隔墙板和复合墙板等,研究发展适用于内外墙、集保温隔热为一体的复合多功能和新型装配式墙材。
第五,扶持示范项目,培育骨干企业。围绕新的新墙材产品体系和新墙材产品空间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以片区覆盖的龙头企业带动新墙材行业的发展。大力扶持符合绿色建材要求的墙材示范项目,打造新型墙材发展示范基地,培育壮大先进墙材企业。一是实施绿色新型墙材生产示范工程,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实施绿色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示范工程,结合安居工程、保障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阻燃防火的新型墙材,加大在新农村示范工程中的应用。三是实施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材示范工程,有重点、有目标地培育建设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材生产基地,推动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材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示范。四是实施新型装配式墙材生产基地建设示范项目。五是实施龙头企业示范工程,选择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采取扶优扶强政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利废节能好、环境污染少、单位能耗低、综合效益好的新型墙材生产企业。
第六,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城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生产、应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自觉推动新墙材产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在标准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以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绿色墙材,鼓励建筑工程按规范要求最大限度地使用绿色墙材。
三、组织与保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管理。加强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围绕"十三五"墙材革新规划目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制定实施细则及任务分解书。建立墙材革新目标考核制度,将墙材革新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各级主管部门要将墙材革新目标及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建立部门间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继续实施闭合管理模式,构建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管网络和服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大依法监管力度,巩固好城市“限粘”和县城“禁实”成果。
第二,落实各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贯彻落实好国家、省有关发展新型墙材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力度,围绕“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构建有利于相关政策法规顺利执行的保障体系,在全市范围依法推进墙改工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新型墙材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工艺技术装备先进、利废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好的标杆示范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示范工程建设,支持科技和企业有关部门的联合研究与攻关的比例,引导社会多元投资新墙材发展领域。落实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落实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装配式建材应用比例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补偿措施。
第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准入和淘汰机制,建立适合实际情况的企业资质审核标准和产品标准。加快落后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淘汰,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做好企业的整合改造提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促进墙材产品向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对新建企业的设计、施工和工艺水平提出审核指标要求,提升墙体材料产业科技水平。通过墙材企业规模化,降低产品制造成本;通过对产品质量的全面监督政策,提高落后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建筑工程应用市场对新型墙材产品生产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形成依靠技术和创新竞争、优胜劣汰、优质优价的产品市场格局。
第四,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和企业信用的监管。建立和健全新型墙材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包括制造装备、产品生产、工程应用、日常巡查等内容的动静态监管体系,制定产品质量管理规程并将规程的实施纳入产品认证管理、项目建造资质的审核指标体系等质量监管环节,着力培育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行业生产和发展模式,为行业有序竞争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墙材企业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培育诚信经营的市场主体,提升墙材企业的责任意识,树立诚信的市场环境,倡导全社会对墙材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判定出每个企业的信用指数高低,信用指数高的可作为重点项目投标的支撑。
第五,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发展。依据建筑类型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以建设和生产企业为创新主体,通过墙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单位等多部门联合攻关的模式,推进以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河湖淤泥、废弃秸秆等为原料的高品质、隔热保温复合型新型墙体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大力推广绿色新型墙材保温隔热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成果,使新型墙体材料在节能建筑中的开发、生产和应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推广节能建筑提供有力支持。
第六,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完善统计体系。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机制,提高新型墙材发展和墙改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重点做好墙材企业数量、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及产量情况统计,做好新型墙材企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情况统计,做好民用建筑能耗与节能信息统计工作等,为墙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第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建设单位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观念,增强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服务的意识;加强系统和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的基础管理、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各类教育培训和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着力培养一批“服务型、学习型、廉洁型”的高水平新型墙材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八,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介,宣传墙材革新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法规政策,树立社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提高对墙材革新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重点聚焦农村新型墙材示范房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方式,提高乡镇、农村群众对新型墙材的认知度。宣传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和墙改工作经验,搭建技术交流服务平台。表彰和奖励在发展新型墙材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的企业与个人,发挥先进企业和个人的示范作用。建立举报制度,对拒不执行有关政策法规,造成资源浪费、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予以揭露和曝光。形成各有关单位自觉执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