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的考验中,我们慢慢走过2015。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生巨大转变的起点,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逐步显现,经济增速总体下行,从数据统计看,虽然经济依然取得了很好的增长,GDP增长将近7%,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的投资巨大和产能过剩,让人们的实际体会与统计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企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的日子日趋艰难。这一年,建筑企业经受了巨大的挑战:行业总体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萎缩逐步显现建筑业产能过剩等,这些都困扰着建筑企业和建筑从业人员。
1、建筑行业未来的日子会如何?
这是建筑业从业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几年前房地产行业开始下行,但在保障房建设、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的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下,人们一直担忧的建筑业下行并未到来,2013、2014年隐约可见的建筑业拐点没有出现,建筑业下行终于在2015年开始出现。
施工业务前端的设计业务,在上半年已经出现了部分细分行业的业务萎缩,房屋建筑为主的设计院开始业务下降,部分建筑设计院的业务量下降20%甚至更多,到了下半年,部分建筑设计院已经开始降薪和裁员;而在积极财政政策和PPP模式的推动下,基础设施业务的设计院,依然持续的发展态势,但我们担忧依靠政策而不是投资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将难以持续较长时间。
作为勘察设计后端的施工业务,一般而言其市场会延迟半年至一年左右时间受到影响。2015年下半年,施工总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以施工总承包为例,当高端业务缩减的时候,过去聚焦于高端业务的企业逐步下行到中端业务,聚焦于大型项目的企业逐步延伸到中小型项目,为了生存,见项目就抢,活下去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无论如何竞争,只会改变合同在企业之间的分布,难以改变行业总量下降的大趋势。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建筑业总体下行的态势,以房屋建筑为主的建筑企业,新签合同出现下降,部分已经签署的合同要么推迟开工,要么停工,而房地产行业巨大的存量和较低的去化速度,让我们担心未来的房建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即使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开工项目增加、PPP模式热度高涨以及中国建筑企业不断进行海外扩张的情况下,2015年建筑业的增速依然可能下降到了4%左右,如果我们从可比价格计算,则增速有可能是2%,成为最近20年以来建筑业增速最低的年份。
2、是短期下跌还是行业下跌的起点?
2015年建筑业下行究竟是短期的下跌还是行业下跌的起点?让我们对建筑业的未来需求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或许对我们判断2016年建筑业的市场态势会更有帮助,建筑业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大因素是市场本身需求,当市场有需求的时候,就会有资金和产品去满足这个需要;这个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如,缺电需要建电厂,出行困难需要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则需要建设环保设施;第二大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国家经济下行比较严重的时候,政府会加大建设的投资,建设投资则会增加就业、增加建材的需要,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大致可以从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工业建筑三大市场来分析建筑业未来的发展:
房屋建筑市场:将从高度增长逐步变为缓慢增长,再逐步萎缩下降。房屋建筑主要是住宅、公建,我们可以大致测算未来房屋建筑的总体供给和需求情况。依据攀成德研究部的统计,2000-2014年我国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达到340亿平方米,加上2000年以前的建筑可用存量约160亿平方米,2014年底我国城镇建筑存量约为500亿平方米。按照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2030年城镇人口接近10亿人,如人均房屋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注:此处人均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人均住宅房屋面积、人均公共建筑面积(如:办公楼、学校、医院、展览馆、酒店、火车站、机场等等)),全部城市人口需要的房屋建筑面积为800-850亿平方米,2030年前还需建设的房屋建筑面积300-350亿平方米,那么每年的建成面积需求少于25亿平方米。2014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亿平方米,开工面积53亿平方米,在建面积125亿平方米;与城镇化对房屋建筑需求的均衡水平相比,目前的竣工、开工面积要减少一半。当然,拆旧建新也会为房屋建筑市场带来部分的业务,但这一部分业难以让房屋建筑市场保持持续的市场需求。所以从总体来看,房屋建筑市场确实很难实现大的增长。如果看得更远,从现在到2030年的时间段内,房屋建筑市场将从微增长慢慢变为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但资金来源成为一个巨大障碍。随着中国城市发展,高密度人口聚集、人们使用基础设施的频度不断提高使城市承载负荷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市场的建设需求似乎永无止境的,人们只要看到城市拥挤的道路、拥挤的地铁,就能感受到建设的需要,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取决于市场需求,也取决于资金能力。
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在某些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铁、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目前政府仍然在加大投入,以目前的建设速度,在持续5-10年的建设周期后将逐步进入下行通道;城市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的空间非常大,尤其是交通设施和地下管网、海绵城市的改造将会给市政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特大型、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将延续很长一段时期,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为例,我国城市人口的密度比欧美一些城市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公共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的主要选择,由此我们预计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会与城镇化的进程共始终,已经建成的城市,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地下空间的使用将持续推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20年城镇化进行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不会停止,并逐步从特大型、大型城市发展到地级市;在城市基础设施中,我们尚存在基础设施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的欠债,不合理的基础设施需要改造,比如通过城市道路改造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地下管廊的建设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改造,要么是我们欠债、要么是为我们过去的错误埋单,可以说从需求角度来看,基础设施的发展空间比房屋建筑更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