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下,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由于具有成本相对低、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了解,近日,记者随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预制混凝土技术论坛参会代表走进了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通公司)昌平基地,通过现场观摩PC构件产品及其生产工艺流程,加深了对该企业先进的纵肋叠合剪力墙技术和预制构件智能化建造技术的认识。
什么是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
燕通公司是住宅产业化集团全资子公司,是全国首家具有完整装配式全产业链资质体系的单体法人企业,并获得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称号,自主研发了装配式构件信息管理系统(PCIS)、预制装配式路面、预制构件立体储存技术、快速装配模板等多个项目,获得“便携多接头气压式小型套筒灌浆设备”“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墙板生产的轻型侧模体系”“一种游牧式预制构件流水线”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8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项。2017年燕通公司通过北京市科委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蝉联“全国房屋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十强企业”,获得“2017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2020年中国建材企业500强”“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针对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燕通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装配式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空心墙板类竖向构件(纵肋空心墙板、夹心保温纵肋空心墙板等专利产品)与传统的水平构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等)通过现场拼接,与后浇混凝土可靠叠合形成整体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这种体系首创了新型连接方式,暨竖向钢筋预制空腔内环锚搭接,避免了套筒灌浆产生的安全问题,适用于8度高抗震区80m以下高层建筑;采用新型构造形式,墙板尺寸大,接缝少,吊装频次低,同时受力钢筋、墙板、保温与外饰面一体化制造,避免了逐层后插筋、后粘保温层、装饰层等多个工艺环节,安装速度快,3天至5天即可完成一个标准层。当前,装配式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已通过系统研究和工程示范,形成了涵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的成套技术,编制完成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智能制造如何助力装配式发展在燕通公司参观,记者感触最深的是预制构件工厂的智能化水平。
对此,燕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能为未来节省人力的投入,燕通公司都会积极去做。目前,燕通公司通过运用BIM和物联网技术,形成了智能化建造生态链,涵盖了标准化模具加工、钢筋智能化焊接、绑扎,空腔自动化脱模等核心工艺,实现了信息链与设备链的深度融合。自主研发的封闭箍筋、钢筋网片成型机器人采用自动控制和变频焊接技术,全面提升了焊接质量和同批次焊接数量;立模钢筋骨架绑扎机器人,通过程序控制,可智能定位、绑扎,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应用于纵肋叠合剪力墙的空腔脱模机器人,可自动完成定位、伸缩、移动、行走,码放等功能,有效实现了人工或现有设备不易完成的空腔模具拆除、码放功能。在高效施工技术研究方面,燕通公司还研发了纵肋叠合剪力墙精确安装、可靠吊运系列设备,提出了基于新机具、新工艺的高效施工技术,包括转换层连接设计定位、墙顶粗糙面可靠成型、预制构件精确安装、接缝免渗封堵、后浇混凝土密实浇筑等核心工艺,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
在结构体系应用方面,燕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具有更安全、更高效、更节省成本的特点,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在国内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目前已在北京地区的丁各庄公租房、城市副中心住房、顺义新城公租房,承德地区的金隅示范小区、山语墅等多个大型装配式住宅项目获得规模化、良好应用,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为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