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庭:一座乡土自然学校2016年春天,好友夏莉莉和王健庭带我来到明月村一块幽静的场地踏勘。他们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乡土自然学校:“明庭”。明庭,有着“明月村庭院”的意味。他们告诉我,“明庭”应该具有某种公共价值:通过以明月村为基地的在地活动和研究开展社区营造,进而形成让本地居民具有归属感的场所。无论走到哪里,夏莉莉都把给孩子们准备的图书角或公益书屋命名为“夏寂书苑”—–“夏天寂静好读书”的意思。名字就自带悠然意境,而“书苑”这说法,散发出某种中国古典的意味。
此外,夫妇俩希望能从养育自己的小孩王乐毛,进而推己及人包容更多孩子—–为他们展开亲近自然的视角—–因而又得了一个很乡土的名字:“乐毛家”。用他们的话说:“乐毛家创办的初衷是安放家庭成员的生活,陪伴明月村的儿童在自然和人情中缓慢成长。于是,“明庭”、“夏寂书苑”、“乐毛家”这三个名字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这个空间:它是投射本地人际网络和凝聚情感的公共空间,是具有中国古典意味的教育空间,同时饱含着与孩子有关的乡土气息。
锚定庭院的玉兰树移自村中的玉兰树是庭院里唯一的景观树。选择玉兰的初衷是因为春天到时,它会满树盛放,花香沁人心脾。用味道去统领空间,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玉兰树的树形周正,气质清新,花开之时散发出一种丰润、饱满且精致的感觉,与周边马尾松、竹林、茶田的飘逸朴素有很大不同,很适合在庭院里作为观赏的中心。
当然还有件事很重要,就是能在明月村本地找到这样一棵成年的玉兰树。于是,2021年的春天,这棵玉兰树被移植到结构刚刚封顶的明庭,很快就开花了,一片粉黛娇白。等到8月再看时,则是满树翠绿。10月竣工之后,又披上了秋之金黄;到了12月初的这几天,健庭告诉我,现在可以在庭院里欣赏玉兰树“落叶雨”了。
明庭的建构:墙、板、柱、洞口围绕玉兰树交织共舞明月村的环境天然提供了某种关联诗意:高挑的马尾松,浓密的竹林呈现出天然的轻盈纤细;在大地上起伏的茶田的厚重宽广,绵延不绝——飘逸而不失朴拙的对仗状态呈现出来。明庭的空间营造是以塑造场景的方式与周边诗意的田园求得融合,因此我更愿意把明庭的建构称为“墙、板、柱、洞口围绕一棵玉兰树展开的舞蹈。”:具有某种灵性的白墙、夯土墙、深灰色屋面、混凝土平台、黑色圆形截面钢柱、各种尺寸的门窗洞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围绕着中央的玉兰树,翩翩起舞,交织形成了具有泥土仙气儿的庭院空间。
在这个交织共舞的过程中,灵活的柱子、飘逸的墙体和轻盈的屋面所形成的整体获得了因厚重、温暖与纤细的精妙组合而产生的诗意节奏和韵律(对仗),并最终以这种节奏和韵律融于自然:脱离了房屋,展现出一种与周边地景共振的中国诗意。
分层收纳光线和风景从体验上说,这栋房子是分三层的:架空层、庭院层和屋面层。架空层是由不规则布置的钢柱支撑的自由开放平面,一条用于疏导雨水的细渠蜿蜒其间,地面的砾石暗示了与土地相接的特征。背靠着灰色的混凝土挡土墙观察,四围的植物显得更明亮,而中间有夯土墙的天井和西侧由混凝土砌块制成的护坡则导入了上部的光线和雨水,假以时日也会绿意盎然。在阴翳为主体而明亮镶嵌其中的背景里,植物更生动,人更安静,和土地的交流更充分。
在庭院层,能感受到与架空层差异巨大的明亮环境和丰富质感。外围限定边界的墙面和屋面上,各种水平门窗和天窗洞口使外部的田园和天空转化为一幅幅构图不同的风景画:有时是独立的特写,有些是挂角的局部,有些是浓密的近景,有些是参差的远望。正是这些有节制采集的风景,使庭院以恰当的方式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四周。
当沿着深灰色的楼梯上到屋面或是天台时,会发现天空和周围的自然要素登场了:随着位置和视角的改变,近前的竹林,中景的马尾松林,遥远的西岭雪山,以及整个天空都以饱满的姿态映入眼帘。我甚至常常产生错觉:顺着倾斜的屋面可以走入绿色竹林,玻璃天窗上栽种着高挑的马尾松林,隔着厚重的栏板伸手便可以触到遥远西岭雪山:从这里极目远眺,“念天地之悠悠”,一个感悟人与世界关系的地方就此形成。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分析图
△剖面图
△手绘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livil Architects
面积:1079 m²
项目年份:2021
摄影师:Baoshan Wang
厂家:Carpoly, Holcim, Lafarge, Shengfang, Yijia
设计团队:刘崇霄、韩犁、潘玥
结构设计:刘胜鹏、马文聪
工程管理:王健庭
施工负责人:徐刚
委托方:成都明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施工图绘制:四川华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地点:中国,成都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