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信阳市南王岗乡在多年前撤并乡镇调整中被取消行政编制,原乡政府大院停用后逐渐荒废。乡政府紧贴的粮食储备仓库也停用多年。整个基地由两部分组成,紧密贴临的两大闲置集体资产如何被赋能盘活,成了我们设计最大的挑战。
△政府大楼新旧对比
北侧为原有南王岗乡的粮食储备仓库,共有三栋建造于70年代至80年代不等的粮仓,历史不长,却是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现已废弃,整个院落破旧杂乱,年久失修。南侧为原有乡政府大院,主楼为砖混预制混凝土楼板,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建筑法规,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再处理。其迄今虽只有30年历史,闲置多时,其他建筑多数已经坍塌。
2018-2020年,作为设计方,我们接受邀请,与乡伴文旅一道试图对这一公共建筑群进行提升与再利用。将其更新为大别山会客厅。项目旨在通过对这个废弃公共资产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激活其新时代的价值,进入当代乡村生活。
原始建筑主要为砖混空心楼板结构,建造技术包括毛石砌筑,砖墙,预制混凝土楼板,且工艺不佳,建筑几乎没有合理的结构构件。大多数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建筑法规,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再处理,这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对场地进行规划时,我们遵循了原有的建筑肌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空间尺度。基地根据新的业态,一共被分为三个组团性质不同的广场。基地南侧道路设置骑行驿站,并布置了开放性的门户广场,在使用中也逐渐按照我们的设想,成为整个居民区最重要的活动场地。而乡政府办公大楼与原有的粮仓被置入了酒店及会议中心业态,所以整个北院更强调私密性。整个基地东侧的空地和水体,被重新梳理为共享菜园与景观水面。通过局部架空,建筑整治,地形梳理等一系列手段并结合交通流线的重构,我们将原有毫无联系的两个独立建筑群,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互联互通的两大院落。此外,原有基地中的大型乔木都在景观设计的同时被直接保留。
北侧三座不同年代的粮仓,其体量与原有立面表情并不统一,根据其特点被分别改造为共享餐厅,仓舍民宿与会议中心。
7号粮仓平面狭长,紧贴政府大楼,外墙为红砖砌筑且出现了沉降,开裂等问题。我们通过加固,极力保留了其当年特有的结构逻辑和空间原型,在按照原有结构插入功能性的窗户后,植入了极为明显的混凝土筒体,冷静的展示着新旧交辉。高起的混凝土筒体与原有建筑墙面以及冷轧钢新加的窗套,檐口形成有机的整体,串联起南北空间。而原粮仓与政府大楼间的狭缝空间,通过对乡政府办公楼局部架空的拓展,成为了一个半私密的过度广场。
△7号粮仓新旧对比
8号粮仓特有并置单跨的砌体拱形屋面,是整个建筑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建筑师保留了其拱顶的原有形态和风貌。立面通过冷轧钢的运用重新设计了窗洞,而室内被改造为五个空间主题不同的LOFT民宿。拱顶作为历史性保留的特色,营造出一个符合现代需求但历史痕迹极强的居住空间。实木板,素水泥的室内空间,结合五个天然竹制隔断为何的庭院,在原有冰冷的工业建筑基础上,营造出了室内平静温馨的氛围。
△8号粮仓新旧对比
9号粮仓进深大,结构条件差,被改造为大空间的会议中心。通过与7号粮仓类似的改造手法,我们插入了雕塑感与公共感极强的混凝土筒体,做为整个建筑的核心交通体系,同时外向的表达出建筑的开放性。将二层会议中心通过延申出的连桥接入北院,让整个建筑与院落有了直接的对话,也体现了北院立面的统一性。
△9号粮仓新旧对比
南侧三栋建筑采用了与基地周边相融合的主要材料—陶土红砖。为了区别于民居的形式,适当体现建筑的公共属性,骑行驿站通过结构外露,外向的表达一种匀质而又稳定的秩序感。而展示馆与水吧通过对砖块的不同拼法的砌筑,以及围合边庭的营造,让北方的建筑融入一丝南方园林的神韵,充分契合了信阳这一南北融合地区的特点。
乡政府大楼为通廊式建筑,原连廊在南侧,房间朝北采光。为了解决其作为酒店客房的功能问题,建筑师在北侧新建了交通连廊与疏散梯。原走廊被作为南向阳台与大飘窗,使得所有的房间都拥有南向景观。交替分布的套房,为本来模数化房间的立面秩序带来了新的律动和变化。政府大楼原材料为白色瓷砖,改造后采用了白色涂料,与南侧的红砖形成了一定对比,明显的表达了其体量与功能的特殊性。
项目图纸
△乡村肌理
△首层平面图
△轴测图
△骑行驿站
△滨水书吧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禾秣设计
面积:7800m²
项目年份:2020
摄影师:吴清山
建筑设计团队:袁骏竑、赵湘浦、刘琼、刘敬、杨文、许熠峰、苏旺 、陈天意
室内设计团队:朱家珏、袁骏竑、赵湘浦 等
委托方:乡伴文旅
景观设计:上海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方:枫桥建设
合作方:合尔建筑
地点:中国,信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