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通过全寿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平台来改善信息的传递与性能,在施工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项目实施阶段,任何参与方都可以凭借授权的端口在BIM系统和平台中进行信息的录入、提取更新以及修改,以支持协同工作和项目管理,同时也为当前推崇的装配式建筑以及绿色建筑设计和管理保驾护航。工程中采用广联达BIM-5D管理平台对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工程实际信息的采集、更新与录入,对项目进行质量、进度、成本、安全进行管理。
(1)质量管理
基于BIM的质量管理整体的核心是将相关质量参数信息添加至图元属性之中,形成集成建筑物所有构件质量信息的BIM模型,最后在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实时进行质量信息的浏览、查询以及管理。
施工阶段的BIM应用能够利用虚拟技术实现先试后建,达到对相关工程问题进行事先处理的目的。通过对复杂节点或构件的模块化模拟,选择合适的施工工序、工法及工艺,进而节省资源、人力物力等成本,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在三维BIM模型之上基于IFC标准建立的BIM数据库囊括了来自项目所有参与方(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等)所需的不同类型信息。施工方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信息的记录、完善以及动态管理,结合相应移动端三维视角的透视及剖切功能,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的记录保存有效提升施工质量管理的准确性。监理方可在BIM虚拟空间内通过颜色记号或标签等方式准确反映出质量管理对象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多方的共享,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以及准确性。材料供应商也可通过材料信息及时进行物料的储备,及时为相应的材料提供所需的规格说明、
合格证明、检验试验单等质量文件,保障材料的及时供应并对不同等级的材料做好区分,便于施工方的管理。在BIM工具的支持下,业主方也不需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地现场了解施工状况,通过相应辅助工具的便可改善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2)进度管理
传统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需要大量的人工记录来集成工程进度信息,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造成了工程数据信息的滞后,不便于工程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处理,阻碍了相关技术人员的管理。
在三维BIM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时间(Time)维度形成4D-BIM模型,进而形成项目总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以及周计划,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把控和合理的安排。在BIM进度管理系统中,可以及时更新以及查询相关的进度信息,关键节点进度信息的跟进与纠偏,有利于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和三方协同,多方的信息共享有利于节约工作时间且使管理规范化。在虚拟4D模型中导入项目的实际进展可实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若关键节点出现偏差便及时找出工程滞后的原因,及时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追赶工期,保证整个工作计划的实现。
(3)成本管理
在4D-BIM的基础上加入成本(Cost)维度形成的5D-BIM模型,在建筑构件实体属性数据之上添加了进度、成本等工程管理难以统计和管理的信息,丰富了BIM技术的应用点及信息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添加成本信息,能够在相应周期内统计出相关的资源消耗,人力物力成本以及资金消耗,科学的对工程资金进行管控,材料信息中也会包括供应商、供货合同文本等信息以便于多方的管理与协调以及相关工程事故的处理与追责。同时,BIM模型也可在设备图元中添加相关的耗能数据,用于使用阶段水电暖等资源消耗管理、设备定期检修与更换记录、房屋租赁管理、风光热环境分析等运营维护阶段的管理。多维的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工程项目全阶段管理所需的工程数据,信息十分完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4)安全管理
传统工程项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主要来源于人的主观经验,各管理环节缺乏客观有效的控制,存在一系列资源损耗严重、人力物力投入不当、二次搬运频繁、施工场地利用不合理、安全文明施工策划不到位等弊病,不仅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给项目效益带来不小的损失。
通过BIM技术结合相关的智能识别及控制设备对施工现场关键生产要素进行控制,能够对危险源和危险信号进行智能识别及实时的安全管控,不断减少并消除施工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不安全行为及状态,降低建筑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保障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在BIM安全分析软件(比如Fuzor等)中设置相关安全控制参数自动识别出现场存在危险作业点并进行标记以便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同时软件输出的安全分析报告中能够对危险区域进行精确定位,比如施工洞口、安全洞口、电梯口、楼梯口、阳台边、基坑周边区域的水平防护,避免高空坠物及坠楼事故的发生。BIM技术结合现场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的火灾预警、安全逃生以及安全疏散模拟为相关工程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及准备工作,避免发生较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在BIM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外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我国建筑行业需要的不光是更为先进的建专业技术,更需要的是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运用更好的管理理念进而提高项目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黄安伟(华中科技大学)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