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BIM技术在装配式结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专业的应用,其在装配式设计和施工中的优势如下:
(1)BIM软件的通用性。BIM技术成功的应用需要多种软件工具共同配合、协调,该过程中需要统–数据交换格式。目前国际通用标准为工业基础类数据标准(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而我国的BIM标准体系也将其作为格式标准,确保构件的信息格式满足标准化要求,保证建筑信息的传递和共享;BIM基础建模软件Revit系列软件可拓展其应用,导入外部程序进行程序的二次开发,提高软件的使用性能。
(2)可视化和情景漫游。将BIM技术运用在设计规划阶段,利用其三维可视化技术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检查、结构节点碰撞,对项目前期进行风险控制,减少可能出现的错误,使项目施工建造阶段避免返工。在施工阶段利用三维立体空间碰撞模拟,对管线排布优化;对关键节点部位进行可视化交底,如预制构件安装节点可视化和钢筋排布绑扎;利用4D施工进度模拟,提高工程进度管理效率。
(3)优化设计,施工图纸生成。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模型,“信息”二字是指BIM模型中的几何、材料等参数化信息。通过读取构件参数化信息,可准确定位构件的空间关系。将建筑方案逐步完善可形成施工图,其三维立体图和二维平立剖图是相互关联,可同时生成。
(4)模拟建造。利用BIM辅助软件对三维模型与时间参数进行结合,形成4D施工进度模型,可模拟项目建造过程。对照实际施工进度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利用BIM技术进行进度管理,各参与可及时把控现场项目出现的问题,提高工程建造质量和进度。
(5)各专业集成作业。BIM模型可在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协同建筑、结构、水电暖等各专业作业集成作业,利用其三维碰撞技术生成检查报告,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各个专业可以共享项目信息。
BIM在装配式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不足
(1)BIM标准研究存在的问题。目前BIM标准化大部分为BIM标准框架,仅为意见征求阶段,缺乏具有指导实际应用的BIM标准,导致BIM标准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协调。解决方法为建立BIM构件的标准化,逐步去完善达成统一的BIM标准。
(2)BIM技术在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建造阶段的模型之间有较大差别,设计阶段的BIM模型侧重于表达建筑模型实体,如建筑物的预制墙板、梁柱等,主要的表达形式为图纸输出,其目的在于对建筑进行三维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在施工阶段,BIM模型侧重于实际施工过程的表达,除了项目本身外,施工阶段的进行还需要其他设备,如:模板、围护结构、塔吊、脚手架等,其目的在于提高施工效率,较少返工,缩短工期,把控质量。BIM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侧重点和目的都不同,故其BIM模型会有差异,导致BIM模型由设计阶段转向施工阶段时会造成信息不完整,导致应用不衔接。目前施工阶段的BIM模型大多为设计阶段BIM模型重新建立而成,总体而言,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更具有实际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