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工程项目全长112.35km,全线按照高等级公路标准建设,采用双向六车道,车速为100km/h,路基宽34.5m,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该公路2015年7月底建成投用,从2018年5月开始,陆续对路面运用微表处技术进行预防性养护,本次从尚未开展预防性养护的路段中选取重载交通路段,总长度约为8.75km,路面结构如下:面层厚度15cm,由一层厚度为4.0cm的细粒式和两层中粒式(一层厚度为5.0cm、另一层厚度为6.0cm)沥青混凝土构成,底基层为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为水稳砂砾。为确保该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先进的BIM技术为依托,构建路面养护数据库模块,为养护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基于BIM技术的路面养护决策
以BIM技术为依托构建的路面养护数据库由四个功能模块组成:数据管理模块、路面平整状况评价模块、路用性能预测模块以及养护决策模块。本次研究的重点是路面养护决策,故此重点分析养护决策模块。
2.1养护决策的目的
养护决策是以预测值或实测值作为参考依据,对路面开展预防性养护决策,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养护方案,为路面养护工作提供指导。公路投入正常运营后,路面在车辆荷载、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其使用性能会呈现出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由此会导致路面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受到影响,容易诱发交通事故。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在适宜的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养护路面,使之恢复使用性能。由于公路里程较长,加之路面养护资金有限,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最大程度改善路面性能是养护决策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最佳的方案予以实现。
2.2决策方法的选取
路面养护决策最早是在AASHO(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道路试验中应用,决策的主要依据为路面性能数据以及养护经验。随着决策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决策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决策需要,一些新的决策方法随之出现,并在养护决策中得到应用,如ANN(人工神经网络)、GA(遗传算法)等,前者归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是一个极为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由多个处理单元以互联的方式构成,具有非线性和自适应的特征;后者是借鉴生物界净化规划设计出来的算法,可以通过模拟自然净化来搜索最优解。ANN和GA是路面养护决策最为常用的方法,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2.3养护决策过程
2.3.1养护需求分析
路面预防性养护与日常养护最大的区别在于养护不固定,所以养护决策前要对养护项目加以确定。对本次选择的路段全面检测,包括平整度、抗滑性、强度以及路面状况等,据此获得相应的检测数据,如IRI(平整度指数);RD(车辙深度)、SFC(抗滑性能指数)以及弯沉值等。将这些数据计算为相应的路用评价指标,如PCI(路面状况指数)、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Q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等。以相关的评价标准作为依据,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和预测,再与路面养护标准对比,如果高于养护标准,则表明无养护需求,反之则需要养护。
2.3.2最佳养护时机
预防性养护无法处理路面中程度比较严重的病害问题,并且经过预防性养护后的路面结构强度也不会发生改变,基于此,预防性养护工作要在病害比较轻微时开展,这就需要确定最佳的养护时机。过早开展预防性养护,虽然能够使路面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但却增加了不必要的养护费用;若养护过晚,则路面病害可能会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进而超出预防性养护的范围。预防性养护标准给出了与路面指标相关的上限和下限,当实测指标高于下限但低于上限时便可开展预防性养护,可将之视为养护的最佳时机。
2.3.3选取养护措施
为达到预防性养护的效果,要确保所选的养护措施合理可行,在选择前,必须综合分析以下影响因素:工程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等。在上述因素中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工程因素,如路面的行车舒适性、抗滑能力、防水情况等,这些因素全都归属于定性指标的范畴,可在赋值后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评价。将分数的取值范围设定为0~5分,获得的分数越小,说明改善效果越差,反之则越好。对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全面分析后发现,现场热再生技术获得的各项分数都比较高。同时,该技术较为成熟,质量易于控制,且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将之作为首选的预防性养护方式。
2.4基于BIM养护决策的优化方案
2.4.1经济性分析
公路养护需求不断增大,但公路养护的资金却相对有限,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更多的养护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必须分析养护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以便花费最少的资金达到最好的养护效果。在分析路面养护决策的经济性时,可将道路的设计和初始建设费用忽略不计,但必须充分考虑日常养护费用。当存在2个以上的养护方案时,为从中选取最佳,要对比分析各个方案的投资效益,其中效益最大的方案就是最佳的养护方案,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效益费用法、净现值法等。
2.4.2按路用性能排序
本工程的路面为沥青混凝土面层,其病害严重程度有所差别,加之养护量较大,所以很难一次性完成全部养护工作。基于这一前提,需要在养护决策中对养护的路段进行排序。以往排序一般都是按照最差路段优先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缺乏科学性。在基于BIM的路面养护决策中,可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排序,保证排序的合理性。
2.4.3多目标优化决策
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种类较多,当路段的养护顺序确定之后,需要对养护方案做进一步分析,选出费用最低、效果最好的方案。现阶段,评价养护方案的大部分指标均为定值,而受到车辆荷载、路面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同一养护方案在不同路段中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依托BIM技术完成多目标优化决策。在养护决策前,先采取规范化的方法处理原始数据序列,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BIM模型当中,得出各个方案到理想方案的相对贴近度,最贴近理想方案的就是最优方案,可依据该方案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决策。
出处:《交通世界》2022年第04/05/06期(2月)
作者:王绍然(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与杂志社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