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BIM理论逐渐发展成熟,各方面有利条件的促进,BIM的应用普及速度加快。但是由于BIM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其他诸多实际问题和局限,使得BIM在施工阶段普及应用存在诸多障碍。
(1)BIM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在设计及施工企业普及度不高,且对硬件、软件和技术人员要求高、投入大,在小项目、简单项目上显现的优势不大,节约成本能力有限。如果不考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对于业主、设计或者施工单位,都欠缺运用BIM技术的动力。
(2)全生命周期应用的理论概念实施难度大,没有真正业界认为全面成功的案例,某些应用BIM的项目只在设计、施工或者运维三个阶段其中的某一个阶段运用较好,特别是施工阶段应用程度最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模的标准化问题,也就是马智亮所说的跨阶段的信息无损传递和集成应用仍未实现。模型建立标准不统一,移交模型标准不统一或者未达移交要求,国家颁布了BIM技术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标准较为简单,不能指导实际应用,且该国家标准是推荐执行而非强制执行,保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移交标准化的信息模型难度较大。
(3)施工阶段的BIM应用,在没有建设单位资金支持和合同条款限制,以及BIM应用效益数据难以确认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主动应用积极性欠缺,多数应用的项目也仅仅是简单技术应用,形式多于效果,无法和BIM技术理论优势相匹配。
(4)参与项目建设的各相关单位目标不同。对于BIM的理解和需求不同,导致很多参与单位没有应用意识,协作过程不通畅,如何在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统一管理,有效运用BIM技术达成协同化的生产,这对施工阶段成功开展BIM技术应用意义深远,涉及整个产业的改进也可以此作为成功案例来推广,它将为采用BIM铺平道路。
(5)项目各单位、各部门目标不一致,没有利益共同体,难以形成有效的应用BIM环境。缺少专门从事BIM技术的部门和人员,整合项目各方资源,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达到BIM链接各专业的目的。
(6)应用软件多,掌握难度大。BIM应用涉及软件较多,加上后期处理等辅助软件,国内国外软件多达几十种,不同类型的BIM软件可以根据专业和项目阶段做区分,如何高效运用这些软件是个难题。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