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现在已经成为建筑业极为流行的专业术语,许多业主和BIM从业者对其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对BIM的正确理解,市场上对BIM的定义是多样且混乱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只包含三维几何数据没有对象属性的模型。这些模型只支持图形的可视化,并不包含智能化构建。它们能很好地将建筑的构造展现给业主,但是无法提供数据信息的支持。如利用SketchUP创建的模型,它除了可视化的几何形状外,并不包含对象的属性信息,这样的模型对下游的施工和运维无法提供任何支持。
不支持行为应用的模型。这种模型虽然包含了被定义的对象,但是不能调整比例和位置。这不但意味着若是模型发生变化,将不能关联到其他视图中,而且将致使庞大的修改量和模型的连续性及准确性的丢失。
使用传统的CAD工作流程交付的三维模型,不仅与实际项目无法对接,同时将三维模型与建筑内的信息数据割裂,忽略了多专业、多学科之间的协同和数据集成。
以上这些BIM“标准”会对市场产生消极影响,如此标准只是提供了视觉上直观的感受,但是忽略了建筑信息的存在,割裂了各专业的协同作业,执行的BIM项目从开始阶段就产生了偏差。
BIM项目缺乏协同合作
只有在项目各方均充分参与和协同下,才能体现BIM的优越性,最终达成企业降低建设周期和成本的目标。作为BIM项目的决策者,经常需要面对技术可行性与商业可行性的双重选择,对BIM了解越深刻的企业,越能理解专业协同的重要性,从而也就越能挖掘BIM应用在建筑行业的价值。但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BIM公司业务水平较差,无法认知这其中的价值。同时,在国内项目的交付模式下,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运营方来自不同的公司,相比于项目整体运维,更为关心各自阶段的运营水平,这就导致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会创建独立的数据模型,信息数据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被割裂,信息数据之间很难产生关联,模型使用性降低,无法为业主提供必要且有效的信息。比如,BIM在设计阶段往往是为了设计而建立的模型,而忽略了其他阶段所需要信息的差异性,缺乏协同合作的BIM信息,就会出现信息的重复和缺失、文件格式的不兼容,这样的模型对施工阶段的指导意义有待商榷。无法充分发挥BIM的协同效应,将很难展现BIM在整个项目生命中效率和价值。
BIM实施计划缺失
因为BIM实施计划的缺失,会导致项目各参与者缺乏有效的沟通,降低协同作业的效率,项目目标无法达成统一,项目进度下降,效率也随之下降。由此可见,一项优秀的BIM实施计划对于一个项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欧美国家在2007年开始陆续制定实施了一些计划指南,用于支持项目团队梳理项目目标,增进项目各参与方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各方达成高度共识:信息数据必须进行交互传递,明确各专业模型的交付日期和模式,增加各专业交圈沟通的频率,确定信息交付有专员负责,以此来提升BIM的应用价值。
缺乏数据集成
一般而言,业主或承包商不会为难以实现直接经济利益的信息买单,所以若BIM信息中只包含了三维模型和图纸而忽略了上游或下游的有用信息,那么这样的BIM信息将不具有任何价值。因为,若是能从BIM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不仅能提升BIM信息自身的价值,而且能为下一阶段省去不必要的成本。
业主需求不明确
业主在BIM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业主明确了自身在BIM中的需求,设计方才能根据其需求创建正确的BIM信息,并应用到FM中去。不重视或缺乏对BIM认知的业主不了解自己在BIM中所扮演的角色,认为责任应完全归咎于设计方,而自身更加注重的是项目的交付成果,对BIM信息的采集、提取、转换和运用没有准确的认识,无法清晰地表达出自身对BIM的需求,致使BIM团队在自行揣摩其想法时,间接造成了BIM信息创建的初始化错误。另一些业主虽然认可BIM的应用价值,但是缺乏专业的BIM咨询服务指导业主如何收集和应用BIM信息。为了确保BIM信息不遗漏,业主就会要求BIM团队提供大量而不必要的信息,导致在分辨信息时又将浪费大量财力物力,难以发挥BIM的优越性。业主应明确自身需求,明确分辨BIM创建信息中有效和无效的信息分类,然后根据需求来创建BIM信息,才能充分发挥BIM的优势。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