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指国家或地方统一规定的统一工程定额,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与控制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只是适用于计划管理的体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我国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7-1992年)沿用传统的基于定额的造价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图纸和定额,先计算工程量,然后套用定额及国家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调价表或调价系数算出直接费用,然后依据费率的形式计算得出直接工程费和间接工程费,最后添加国家所规定的利润和税金,汇总得出总造价;第二阶段(1992-2003年),在这一阶段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改变了定额管理模式,形成“定额的量价分离且量、指导价、竞争费相互统一”企业独立自主的管理模式,增强了有关造价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应用事务,形成国家的宏观监督和造价协会的微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第三阶段(2003-2008年)开始推行工程量的清单计价,在这一阶段逐渐发展成了一种以市场引导为主的的价格机制,政府进行引导、法律进行规范、市场进行调节、行业进行自律以及协会进行辅助管理的模式。第四阶段(2008年12月1日起),这一阶段是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补充和完善了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和招投标控制价等内容。
基于BIM工程造价管理能够解决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许多弊端。在工作方式上,传统方法,各参与方的关系复杂,沟通不及时,基于BIM技术,为各参与方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方便各参建方及时沟通,及时的来解决问题。在工作工具方面,传统方法以人工为主,各种计算和数据都是靠人工完成,工作比较繁琐,时间较长,准确度难以控制,BIM技术在工作工具方面,主要以机器为主可以进行快速算量、准确度较高。在工作模式上,传统方法基本上是Word文件和Excel文件,基于BIM技术,数据和资料在建立的模型里面,随时可以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在过程控制方面,传统方法是各过程独立进行,连续性较差,基于BIM技术,各过程连续并且贯穿始终。在工作效率上,传统方法效率低,而且时效性较差,基于BIM技术效率高,并且时效性强。目前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它在运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还是需要一个新的工程造价模式来替代传统的工程造价模式。BIM技术前景较好,而且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还不够成熟。传统的造价管理只能估算和结算造价,而且结算后发现比预算要超出很多,而BIM技术可以实施动态实时监控,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可以防止结算超出预算。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