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资金周转不协调。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在建筑业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等中起着重要的支撑,是企业有效资金运作,持续发展的基础。
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按要求完成进度计划来申请取得建设单位阶段工程款,从而来维持日常的生产活动。然而,一旦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组织管理活动中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施工成本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跟业主的沟通没有达成共识等,都会破坏项目施工的正常运行,出现进度偏差,工程款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如果资金链断裂,施工单位日常的建造活动就得不到保证,项目就将面临无法完工的风险,而企业经济收益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对成本费用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控制极为重要。
传统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重核算,轻管理”,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在不健全的财务监管制度下,资金管理的岗位分工并不明确,基于这些原因,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也亟待改善。
通过基于BIM技术对项目阶段的成本分析,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合同预算、成本预算的计划费用与实际费用趋势走向,根据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与资源分配来进行资金运作,保证在整个建造过程资金有效周转,规避资金周转不协调的风险。
(6)验收不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需要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后。有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同时对该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考核,全部验收合格才能获得竣工凭证。而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阶段性的工程验收也极为重要。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验收,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都存在很大的漏洞。第三方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处于尴尬的地位,监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看到工作成果,往往不被重视。但对项目质量的监管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改变监理人员的审查、监管方式,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上,BIM技术平台能够以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从工程项目信息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合理实地的检查验收,使得验收精确度与完成度大大提升。竣工后,监理人员整合竣工信息与材料,链接入模型信息系统,能够在系统中展示验收结果,工程其他参与方也同时能够在平台上查阅相关结果,提高了多方验收的效率。同时能够实时查阅工程检查情况,对不合格整改的质量问题重点标记,进行二次检查,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验收不规范的风险影响,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
运维阶段
运维阶段只要存在的风险是技术风险与自然风险,主要因素有:隐患难以检测、隐蔽工程后期维护困难、能耗监测不足。
(1)隐患难以检测。建筑工程项目在进入投产运营时,往往就意味着该工程项目已经达到竣工的要求,但在实际的运营工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隐患,在运营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设备、消防、安检等系统的故障,但对于隐蔽在结构内部的问题往往难以发现,隐患检测困难可能对工程项目造成潜在风险,不及时将风险隐患部位检测出来,一旦小问题变成大故障,对于业主生命安全是极大的威胁。
基于BIM技术的隐患检测,对于工程项目的检测管理,可以通过直接导入运维信息与模型匹配;三维模型直观显示设备通路,快速查询分析故障和开关位置,以及停用设备所影响的房间范围。确保设备运营的安全性。通过将消防,设备等系统与建筑工程项目的BIM模型进行链接,能够对建筑内部进行安全评估模拟,针对具体的模拟数据进行优化,生成对应的评估报告,再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集成,汇总到该项目的BIM协同信息数据中,为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提前做出防控。
(2)隐蔽工程后期维护困难。对于一般房屋建筑工程来说,隐蔽工程主要包括基础工程,钢筋工程,综合管线,预埋构件等,在施工结束,质量验收完成后便很难再进行查看。在保证施工质量与验收的完善度的前提下,在工程项目实际的投产运营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大多问题由于工程本身、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隐蔽工程一旦出现问题,维护成本较其他工程来说要大得多。在运营过程中,如果隐蔽出现问题,首先事故点往往不易分析,其次如何在不对结构产生二次伤害的前提下进行维护也是一大难题,在日常的维护检查过程中如何对隐蔽工程做好监控对管理者来说很关键。传统的维护方式一般是在故障发生后维护人员通过经验及相关图纸资料进行评估判断,但这类经验性的判断往往准确度不高,也大大提高了维护的风险性。
基于BIM技术的隐蔽工程的维护,第一点,在已建的建筑信息模型中确定相关构件、设备的精确位置;第二点,将相关的数据如:设备本身的参数、采购厂家信息、验收记录等进行信息化处理,在BIM模型中进行信息集成;第三点,在日常的维护检查过程中,日常的现场检查要与理想模型进行比对,保证维护工作的有效性。
(3)能耗监测不足。一直以来我国都在推动对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的建设。这些能耗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析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为管理者对公共建筑的能耗管理与节能评估产生巨大的帮助,但由于能耗监测没有统一的规范系统和组织管理模式,导致很多能耗数据没有办法进行资源共享,也没有办法进行实时的监测,传统的能耗监测方式主要是进行数据采集后再进行整理分析,现阶段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还是以人工现场采集为主,效率较为低下,采集工作完成后,通过数据的波动,定量分析对各类能耗进行监测,传统的方式能耗监测数据较为独立,不能保证数据的参考价值,对数据进行共享。
对于本项目来说,建筑本身的跨度较大,内部的空气流通直接影响了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内部空间的空气清洁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会直接影响到办公人员在工作中的舒适度,针对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合理的送风控制,BIM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到在不同的预设参数下建筑整体温度与废气浓度的变化、保证最优通风频率在0.5次/小时,风速保证0.3m/s以下。针对不同的季候条件对空气过滤设施、空调系统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办公人员良好的办公环境。
对该项目运营阶段进行监测,能够保证建筑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运转,同时对火灾、地震等进行提前模型疏散预演能够保证在突发情况下,建筑内部人员安全有序的进行疏散。缩短疏散时间,提高安全保障。
刘莎莎(长江大学)
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