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由企业自身制定和遵循相关的建模规则,实现BIM技术的应用。这主要包括以下规则:
①遵循一定的建模标准。我国的BIM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和国外相比较我国建筑市场和整个行业的体制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BIM标准,这就会使得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很难有一个支持BIM技术各参与方协同工作的协同平台。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便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的公告中表示,《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在有了BIM建模标准和应用标准后,在实际工程应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项目各阶段的信息中断的现象发生,实现各参与方协同工作,各阶段信息贯通,现在缺乏国家标准,在实施中大都依靠企业标准,相信国家标准出台以后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BIM技术的发展。
②构件命名编码规则统一。因为BIM技术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贯穿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不仅仅是应用在某一个阶段,BIM模型中的信息要实现共享和交流,所以就必须要制定建筑构件的分类标准,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分类和编码标准。在应用BIM技术并对构件进行编码时要保证编码的全面性、完整性和有序性,这样就可以形成建筑语言,确保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在整个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和整个建设行业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对构件的分类和编码时进行BIM应用的首要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需要相关部门抓紧时间尽快落实。现阶段的分类大都是基于软件本身的分类和编码,但是由于软件不能适应中国市场或者格式不能及时转换等原因给BIM在中国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
③按照统一的计算规则。解决了各构件的分类和编码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的效率。而准确快速的提取建筑的材质信息、类型信息、工程量信息等需要制定统一的计算规则,这样就会大大减少招投标阶段的工作。
④工作流程标准一致。随着BIM的不断发展,制定了构件的分类和编码标准保证信息的传递沟通,制定统一的计算规则保证计算准确的工程量,但是在应用是要有先后关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权威的工作流程,从构件编码输入到形成具体模型,从设计模型到运维模型中各个阶段的深入加工和优化,最终使得BIM技术应用到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努力做到各个环节和各阶段无缝衔接,每一环节都在为下一步打基础,在BIM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造价管理工作也要精细化,要和构件直接联系,从模型中精确提取工程量,根据模型中信息的变化生成动态的造价文件,做到方案比较、造价分析等应用。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