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传统图纸会审程序是:业主或监理组织→设计方图纸交底→施工方、监理方代表提问→逐条研究→形成会议文件→签字盖章。会审流程效果好坏,除了受设计方的交底粗细外,还取决于会审前施工方、监理方的预审效果。而目前图纸设计和预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从设计院目前面临的现状来说,设计费跟不上房地产行业的涨幅,而且设计周期短,甲方工期紧张催稿现状是常态,萝卜快了不洗泥,图纸粗糙不可避免;
2)施工单位接受图纸后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图纸预审,图纸预审流于形式走过场,从基础开工到出正负零节点,乃至结构封顶节点,十个项目有九个均处于赶工期状态,项目管理人员也常处于连轴转的工作状态,白天管现场,晚上看图纸,看图效果也极为受施工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限制,很难达到更有效更全面的审图效果;
采用BIM技术进行图纸问题审查,突破传统审图模式,能很好地解决图纸会审效果不理想这一行业施工管理通病;BIM技术应用在图纸问题审查工作上有以下优势:
1)快速完成图纸问题查找:1、在项目前期收到图纸后,BIM团队成立建模协作小组,集中人力分区块分专业,可以在紧张的工期面前用最短的时间,建立项目模型,发现图纸问题;2、创建建模沟通群,BIM建模人员在各自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以点带面随时沟通,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问题,如:建筑结构说明是否有错漏或交代不清、防水等做法是否符合要求、集水坑深度位置是否合理、后浇带是否合理、建筑结构节点详图是否对应或有无遗漏、结构件缺失碰撞等等;3、模型建立完成再由负责人进行合并,对各单体的图纸问题进行汇总审核;
图一:屋面结构碰撞
图二:结构梁缺失
2)优化设计–提交图纸问题,先和施工单位进行内部沟通,从施工利弊的角度对图纸问题进行筛选,保留能增加工程量或增益的工艺做法,对不利的的问题选择性保留。如本项目所遇实例:16#楼屋面梁截面宽度与幕墙安装节点冲突,若选择上报甲方设计,重新设计整层屋面结构梁,则存在耽误工期的风险,经过和项目部的沟通选择先按结构图施工,再提请设计优化幕墙节点方案,在保障幕墙效果外施工进度也得到保障。
图三:结构模型
图四:幕墙节点
图纸会审会议中,向甲方和设计提出图纸问题并从施工合理性角度出发,提供解决思路,供甲方、设计决策,最后整理回复意见及会审纪要。
3)交底高效–项目施工阶段BIM实施人员驻场辅助项目部管理,驻场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对模型修改完善,对于容易识图有误的复杂节点,三维模型交底也更直观明了。
文章来源:云匠数字研究院/陈伟 高建荣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