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到BIM技术的协同性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协同?协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有序的状态,而工程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都需要建筑、结构、电气、工艺、暖通、路桥等大量的不同专业参与,无论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政府、业主、运维等,而且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技术手段发展的非常迅速,甚至相关工作内容对于能力要求已经降低,但是面对越来越高的挑战,各个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提高效益的最后的终极问题是有效科学的管理。
以设计阶段为例,当一个复杂项目需要多专业参与配合共同设计时,BIM应用中的协同工作相较于传统的二维设计中的协同产生效果更为明显,因为传统二维设计各专业在流程上通常都要分先后,而且可逆性较弱,各专业根据自己的分工同时进行平面、立面、剖面的设计工作,自己的设计成果都容易出现“错、漏、碰、缺”的情况,更何况与其他专业进行配合,这样出现的变更、修改、返工,对与整体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而BIM技术基于三维的数字模型,在设计阶段首先在空间上的体现就尤为突出,可以直观、准确的表达设计成果的物理形式与空间关系,而且由于数据参数的关联性,可逆性大大增加。传统的二维设计协同,是一种文件级协同,是一种阶段性的协同模式。设计师们通过传统社交媒体或办公媒体软件进行设计文件的传输与更新,这样的方式对于沟通的及时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后续专业人员可能还会出现等待上一环节新版本的情况,一旦出现了不及时,可能一部分人的就要做很多无用功,导致了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基于BIM的协同模式,首先在设计模型上就支持多专业同时开展工作,而且基于统一网络和软件平台可以保证设计成果版本唯一,出现调整和变更,会及时在模型上以及其他沟通媒介上进行通知和直观的体现,不同专业间也可以互相进行校验。但是BIM的协同对于标准的统一有着更高的要求,设计师要通过互联网基于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建模标准,同一个流程标准,同一个管理标准等同时进行设计工作,才能对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实现高度的提升。当然在其它阶段,协同工作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结合现场情况和BIM模型以及信息,及时将对应的数据信息在统一的标准下反映到各个施工参与方和设计单位,来保证现场进度、质量、安全等顺利的进行。对于业主单位,可以通过云技术的帮助,可以不用在现场就可以在BIM协同平台中查看各方的进展情况,例如监理方发现问题并上报到协同平台,施工单位通过平台联系设计单位同时对方案进行调整更新等,相较于原来的打电话发、发邮件等完全靠语言描述的手段,BIM的协同方式更及时、更直观、更高效。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