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可缩写为BIM,也就是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基于有关联的信息数据,构建建筑模型,采取数字信息仿真手段,对建筑物信息总体情境予以模拟。1975年管理学家Chuck教授创建BIM理念,因而享有“BIM之父”的美誉;到2002年Autodesk公司副总裁Phil Bernstein向美国建筑师协(AIA)提出了建筑信息化模型的设计理念,BIM一词正式诞生。
美国国家BIM标准概括了BIM的定义,成为现阶段BIM层面最完整与最系统化的理论体系:BIM作为数字表达,有机地结合了设施物理与功能特性;充分地共享知识理论,分享设施物理的信息资源,为设施由概念至拆除环节的全寿命周期中的全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项目建设的不同时期,利益相关者以BIM为契机,实施对信息的插入与提取以及更新等操作,加强合作,对职责加以体现与支撑。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BIM概念从美国迅速扩展到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领域涵盖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扩展到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并尝试基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予以应用与整合。
在以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共享资源、不能同步有效地更新信息,且无法协调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无法实现施工流程模拟的可视化与智能化,无法有机地结合物理与信息手段,对工程加以检索与维护等,BIM技术对传统的工程建设知识予以颠覆,从2D、3D的传统线条建模到4D、5D、……nD的信息建模方式,在工程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商业价值。因此,自2004年BIM应用软件逐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BIM技术在我国工程建设的运用中发展迅速,各级政府也在逐步推行BIM政策,如上海和深圳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发布了本地的BIM政策。国家体育场、南水北调工程、香港地铁项目、上海迪斯尼、上海中心、上海地铁、广州地铁、平安中心等均应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和施工管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