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BIM定义存在不同的文字描述,但一般都涵盖着这两个方面。例如,据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BuildingSciences,简称NIBS)的定义,BIM是指利用尖端的数字技术来表述设施所有的物理和功能特性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相关信息,而且为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建立信息数据库,在设施的全生命周期间内帮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BIM的基本前提是为由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建筑设施的不同生命阶段共同工作,即插入、取出、升级以及更改BIM数据模型上的信息,以支持并反映他们的任务。
在设计阶段,各个专业提交的施工图纸均是以自身专业、经验为主。由于不同专业之间没有良性地沟通,可能会出现不少碰撞问题。比如在设计阶段布置的管线位置,到了施工阶段遇到其它专业的管线同样布置在此处。又或者碍于结构设计的影响,妨碍管线的布置情况。在实施阶段,便会出现很多矛盾或碰撞。此时,不得不将所有专业进行统筹,对施工难题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缘由和提出具体的补救方案。同时,需对设计变更进行出具,将上述问题逐步地处理。BIM自身的协调性服务,可以辅助项目各专业人员在设计阶段及时沟通,提供协调数据,避免后期出现这样的碰撞问题。
所以BIM作为项目参与各方信息沟通的平台,成功地将“事后协调”转变为“事前协调”。不同参与主体,利用BIM模型可以对自身工作进行完成,同时也可以和其他多个主体之间进行沟通。政府部门,能够对企业实施监督;业主方,则能够对项目在各个阶段的实施情况实施综合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可以利用4D技术进行虚拟建造,找出施工活动中潜在的问题或是风险;对于运营团队,能够对项目后期做好规范地运营和管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