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工程建造活动中,相同的信息在工程不同建设阶段、不同参与方的组织与管理下将产生数据冗余,进而导致潜在的协同错误,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与成本。作为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信息技术,BIM将使各参与方通过基于参数模型的统一平台进行信息价值挖掘与共享,强化上下游协同工作。在工程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将呈现出信息集成、可视化、协调性和模拟性等突出特点,推进工程数据的流转。
信息集成:工程项目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造价信息以及进度信息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是建筑信息模型的核心,通过构建统一的、具备完整工程数字信息的模型,BIM系统将驱动整个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可视化:通过将设计意图转变为三维的信息模型,将更有利于设计人员的创作。BIM反映建筑的真实构件组成与空间关系,借助BIM可视化,设计人员在提高工作效率之外,也将为项目品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可视化的碰撞检查、4D进度模拟、三维渲染、虚拟施工等,均通过数字建筑模型促进了工程的建设。
协调性:在工程设计阶段,BIM模型集成了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的数据,通过实现数据联动更新,各专业设计人员在同一个数据环境下工作,利用协调数据保证设计的准确、合理。在施工阶段,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各方能够很方便地进行项目现场的进度调控、人员安排等,并协调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冲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以避免对下一阶段的错误衍生。
模拟性: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碰撞检查、场景模拟(如日照分析、能耗模拟、逃生模拟等)优化工程设计。在施工阶段通过关联三维模型生成4D进度管理与虚拟施工、5D造价-进度模拟,还可通过将BIM模型与电子设备的关联布局数字化监控,实现更高效的施工现场、结构设备维护。
综上,数据的流转与集成应用是BIM技术的关键。在工程建造活动中,BIM技术所蕴含的数据流转将打通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各参与方通过基于BIM模型的统一信息平台进行高效协作,减少对工程检查过程的需求,在消除工程潜在协同错误的同时加强对各类数据价值的挖掘,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自动化和决策科学化。
来源:《我国 BIM 建模软件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陈强健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