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以前就有人预言BIM是继“甩图板”之后的第二次变革;按照这个预言推理:1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设计院都应该实现了用BIM做设计。事实呢,事实是大多数设计院还是以二维设计为主,只有极少数设计院才用BIM做设计。时至今日,预言家仍旧继续同样的预言,没有人会和预言家的预测较真;但我们应该探究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导致设计院无法全面普及BIM设计的?
这里先分享一则故事,有个经典的例子,美国华盛顿广场有个大厦,墙上有裂缝,需要修复。最开始人们觉得可能是酸雨腐蚀导致的,就制定了一套修复方案,但没什么效果。于是请专家又进一步研究,发现不是酸雨,而是每天冲洗墙壁用的清洁剂腐蚀的。然后专家就进一步步讨论,为什么要每天都要冲洗墙壁呢?因为墙壁上有很多鸟粪。为什么有很多鸟粪?因为大厦周围有很多燕子。为什么有很多燕子?因为大厦墙壁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有很多蜘蛛,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最后,专家发现,这里的飞虫繁殖特别快,是因为大厦顶部开了一些窗户,从窗户进来的阳光太充足了,特别适合飞虫繁殖。真正的问题被发现了,就是窗户,于是专家告大厦管理部门:“把顶层的小窗子全关上,拉上窗帘!”问题就解决了。
你看,只有知道了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解决问题,而是找不到问题的本质;接下来回归我们今天的问题;所谓的用BIM做设计,应该是用BIM做三维设计而不是用BIM做二维设计。BIM本身就是一个三维设计的理念,它的核心就是模型数据为主,二维图形为辅的逻辑;如果用BIM做二维设计,那就好比让一个8岁的孩子穿5岁的衣服,得硬套进去,肯定别扭。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设计院交付的成果是“图纸”;图纸必须符合国家的二维制图规范和标准,二维制图规范和标准的制定都是基于当时的二维制图CAD工具设计的;道理已经很明显,如果没有基于三维软件工具的制图标准和规范,非要硬套二维出图的标准,只会出现两个结果;第一,有能力的设计院会采取能套进去的就套,套不进去的就不套的做法;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大院会说建筑专业实现了90%的BIM出图,电气专业实现了60%的出图的情形;第二,没有能力的设计院要么仍旧二维设计为主,要么“设计后BIM”。我们应该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是由其产生的本质原因,找到了本质的原因,就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既然用BIM做设计,就应该是用BIM做三维设计,那么三维模型应该为主,二维图纸应该为辅;主、次逻辑关系必须明确。现实是什么?恰恰相反,我们需要以二维图纸为主,三维模型为辅;因此,设计师作为BIM设计的最大的内驱力,根本没有动力去实现用BIM做二维设计,二维设计当然是CAD效率高,我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三维软件去画二维图纸?问题的真正原因已经很明显。很多人不明真相,随意点评设计院不采用BIM设计没追求,用BIM翻模太低级。到底是设计院的错?还是BIM软件的错?都不是,是逻辑关系有问题。
只有改变现有的二维出图标准,建立“以三维模型为核心的出图标准和规范”,让二维图纸直接从模型中“切出来”;实现“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的一致性关联,摒弃掉不必要的二维标注化表达规范和标准;减少“二维”的工作量,给设计师“减负”,让设计师去主动“建模型”,而不是“画图纸”,设计院有可能从根本上普及BIM三维设计。否则用BIM做设计永远是个伪命题。选择用BIM做二维设计的思维就是选择走进一条死胡同。
好在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部分设计及施工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应用BIM技术,某些行业也已经在这新技术的应用下产生了经济效益。BIM的春天已经来临!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