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模型的建立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Bim模型,主要是采用三维实体技术,将建筑项目中存在的各种要素,包括材料、颜色、功能、尺寸、位置等属性信息放在一起,形成数据模型,然后在BIM模型中呈现出来。这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师在整个设计流程中更加快速灵活地利用建筑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
BIM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建筑面积:根据建筑规模和尺寸,建立Bim模型的面积范围。
2、功能分析:首先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然后才能在Bim模型中建立功能分区,如厨房、休息室、库房、会议室等空间,其中每个空间都会有不同的属性和需求。
3、空间属性:根据功能划分,考虑每个空间的面积、位置、墙体、楼层、室内照明、通风设备、室内装饰等空间属性,并对其中的技术要求进行细化,包括隔墙要求、振动要求等。
4、材料及组件: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考虑结构材料的强度、热性能、外观要求,并考虑各类系统的组件数量、功能大小、质量和性能等。
5、虚拟标识: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需要为各类物体和系统设置适当的标识,以便在BIM模型中能够方便查看和维护,比如房间号、系统名称等。
为了能够准确的构建BIM模型,需要遵循一定的建模原则,即: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控性原则和可维护性原则。
(1)准确性原则:建立BIM模型时,要求建模者要将模型中每个元素的属性、性能和空间尺寸等相应参数准确标注,以便专业人士可以准确把握建筑物的位置、结构特征以及不同室内属性。
(2)完整性原则:建立BIM模型时,要求模型应当完整反映建筑物的结构和装饰材料的特征,包括内部结构、外部形状、结构系统和室内装修饰等,以便从整体上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
(3)一致性原则:建立BIM模型时,每个元素的属性、尺寸等相应参数要统一,与设计图纸上的尺寸保持一致,以确保模型在真实空间中落实,保证模型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可控性原则:通过BIM建模表示工具,构建出非常复杂的建筑模型,使可以准确把握建筑物的空间参数,实现可视化分析,从而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5)可维护性原则:在建模过程中,模型元素的组成应当清晰明了,对模型的更新和维护。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