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尔滨市工信局、哈尔滨市住建局研究制定的《哈尔滨市推进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日前正式施行,按照政策要求,预计到2025年全市超低能耗建筑达580万平方米。
这则消息,让黑龙江中捷彩涂板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捷彩涂”)董事长张文靖十分开心,对他而言,巨大的市场机会来了。
市场空间大产业有基础
让张文靖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是前不久黑龙江省住建厅发布的一则公告,根据这份公告,中捷彩涂作为黑龙江省第四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成为全省到目前为止仅有的10家具备这一资质的企业之一。
而根据政策,黑龙江省还有这样一个总体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省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
“这对我们而言,意味着巨大市场空间。”张文靖表示。
据他介绍,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而言,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传统现浇建设方式仍然依赖大量手工作业,施工偏差大,质量通病多,人为因素影响明显。而装配式建筑将大量部品部件在工厂流水线上制作,操作规范,机械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现场部品部件的安装和连接由产业工人专职施工操作,建筑品质显著高于现浇方式。
其次,提高生产效率。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影响,施工机械化和自动控制程度高,构件加工工期更为可控。现场主体结构施工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同传统钢结构时间相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较现浇方式时间略长,但结合穿插施工等工艺,尤其是结合装配式内装修等工业化技术,可以实现较传统现浇方式缩短综合工期。
另外,可以大幅降低建造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环保优势明显。相对于现浇建设方式,装配式建筑可节约用水和材料,降低施工能耗,同时可以减少建筑垃圾,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减少碳排放,降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行业发展有望加速。装配式建筑正成为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的核心。
装配式建筑还可以减轻劳动力资源压力。以工业化方式减少大量手工作业,降低工作强度,减少约30%的现场用工数量,更便于施工管理和技术培训,建立起稳定的、高素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在中捷彩涂车间记者看到,把钢板分割、打眼,制成一个个构件。之后,各式各样的构件“一物一码”,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了解用途、生产流程。这些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被运往各地工地进行后期建设装配。
张文靖介绍,有别于“设计院先出图纸,然后到现场施工”的传统方式,“工厂造零件,现场拼房子”的装配式建筑颠覆了建筑施工理念,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变现场作业环境,把建筑农民工变为现代产业工人,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行业迎来发展新阶段
2013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多项指导文件,拉开了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序幕。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专家表示,从2016年至今,经过多年示范引领和市场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已有基础。
作为建筑材料领域的专业人士,张文靖表示,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逐渐改善、国家政策层面扶持,我国正迎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阶段。
据了解,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引领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相关产业能力快速提升,同时还推动构建运输、装配式安装、构件生产等新型专业化公司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建成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6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54%。其中,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0.5%,装配式建筑呈现出快速增长模式。
补链强链延链形成成熟产业链
“相对来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快。”张文靖说。
但业内人士普遍共识是,当前制约装配式建筑推广的瓶颈更多集中在产业端。
张文靖表示,我国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短,产业链发展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完整、成规模的产业链条,如行业标准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增加;专业岗位人才短缺,产品质量提升遭遇瓶颈等;这就需要行业领军企业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带动装配式行业全产业链,过程中更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才能让新型工业化建筑快速、良性发展,不断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张文靖表示,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南方优势钢构企业会更多地将目光投向黑龙江等区域,“这必将对黑龙江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带来冲击,本地钢构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就要在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下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尤其是要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升级,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动工作便捷高效,重点加强智慧工地、智慧工厂等数字化场景应用,利用数字化打造核心品牌业务优势,深度推进专业化整合。”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