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日前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时说。他表示,汽车有千百个来自生产线的零部件,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紧密的焊接组装而成,建筑行业也要学习这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在国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的大背景下,陕西建筑企业正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拓宽新赛道,探索标准化生产,推动智能化升级,朝着精细化、品质化、标准化方向探索实践。从陕北到陕南,装配式建筑蓬勃兴起!
开拓新领域
在新能源、乡村振兴赛道乘风而上
“以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都是钢结构,高度在100米左右。2021年以来,我们用混凝土预制构件搭建塔筒,强度高,稳定性好,高度比传统钢塔更高。”6月8日,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公司董事长王弘起说。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吴起五谷城100兆瓦风电项目混凝土塔筒,有145米高。下部120米为分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上部为常规钢制塔筒,两者之间通过钢混过渡段衔接,整体施加预应力系统,提高了塔筒抗弯能力。这种新型塔筒,高160米以上,适用范围很广。
记者在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公司车间看到,塔筒按每3米高分段,每段又被切分成4片。管片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浇筑,在完成蒸养工序达到设计强度后,拉到装机现场组装。
“项目共有38套塔筒管片模具,4天到5天就可制造1根塔筒。新型混凝土塔筒比传统钢制塔筒成本减少约10%。运输上,管片拆分也能节省一些成本。”王弘起说。
目前,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公司已接到来自延安、榆林等地的约1.5亿元的塔筒管片订单。
近年来,陕西大力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我省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公司抢抓政策机遇,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围绕延安市落地的一大批风力发电项目,研制生产了免灌浆分片预制装配式混塔产品,实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运用的新突破。
除了在新能源领域应用,这两年,装配式建筑逐步走进农村,在乡村振兴舞台上“施展拳脚”。
在白河县城关镇公路村草莓采摘园,记者看到,由预制路面板铺设的人行步道、预制排水沟组装的排水设施、预制阶梯式护坡固定的边坡防护设施,以及由其他预制构件建成的观光步道、观光长廊、休闲座椅等,美观大方、协调统一。
这些设施均为陕建十二建集团新型建材公司2022年底建成。该公司党支部书记陈竹介绍,预制构件应用在采摘园,展现出很大优势,相对于传统现浇方式平均节约50%人工、60%施工时间,还避免了冬季低温不利于混凝土凝固的问题,在施工结束后便可投入使用。
“接下来,我们会在农村持续推广装配式建筑,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民生保障设施建设、乡村景观建造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陈竹说。
探索新工艺
对预制构件品质功能再提升
近日,记者走进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看到西安市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预制桥面板正如火如荼生产。“此项目采用‘梳子’状模具工艺,把非标准块划分为标准块,通过组合底模的方式,使部分侧模具实现了通用性,组模效率大大提升。”相关负责人介绍。
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佀伟说:“标准化生产,是我们实践探索的方向。目前,我们已对叠合板、楼梯等构件加大固定模生产,扩大规模,并且将在钢筋加工流程中提升工艺,尝试使用机器人。”
以精立业,以质取胜。作为陕西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领头羊,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立足“智造”强企,坚持革新建造方式,不断推动我省装配式建筑行业技术革新、工艺提升。
如今,我省很多建筑企业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陕建十三建承建的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随处可见颇具陕北特色的拱形屋顶、拱形门、拱形窗户,这些都是由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公司制造的预制构件。
批量生产这些平滑美观的构件,倾注了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公司员工极大心血。王弘起说:“我们多次赴陕西西北设计院讨论工程方案,修改工艺细节。几经周折最终确定,将拱形屋顶关键部位分为三部分,采用封闭式线防水构造。在接缝处,相继使用遇水膨胀橡胶条、PE棒、聚硫密封膏做防水处理,保障拼接处的严密。同时,在构件内部加入保温材料,让建筑更节能。这些工艺都是结合本地实际的探索。”
把握新趋势
加快技术改造迎接政策利好
为加快推进全省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30%(单体装配率不低于50%)。
春江水暖鸭先知。2022年开始,我省建筑企业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订单就呈快速增长态势。很多企业看准时机纷纷扩产能、提质效。
今年春节期间,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进行养护窑改造,将38个窑位改造成74个窑位,改造后,产能由原来每天约50立方米提升到120立方米至130立方米。同时,推行固定模2天3番生产模式,使固定模日产能提升30%至50%,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付超锋说:“当前,装配式建筑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普遍较低,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较传统现浇平均高出10%至15%。若按政策方向,2025年单体装配率不低于50%,装配式建筑生产将呈规模化发展,构件成本将与传统现浇施工成本基本持平,在市场竞争中会更具优势。未来几年,装配式建筑市场大有可为。”
记者走访发现,装配式建筑市场蛋糕很大,但对于一些规模一般的建筑企业来说,想要在地方打开局面,亟待政府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期盼在担保政策上能放宽一些,给予企业一定的现金流。此外,行业配套的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目前还不太完善,这是新行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陈竹说。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