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能干些什么?建筑信息模型(BIM)为近期国内土木界的热门话题。此概念最初于1970年代由Chuck Eastman于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内文中提出建筑信息模型相关概念,1980~2001年的相关研究产生许多概念名词(如:Building Product Models / Virtual Building等),至2002年才由Autodesk统一,形容以三维图形为主、面向对象、建筑学有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定名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在维基百科上说明由Jerry Laiserin将Autodesk、Bentley、Graphisoft所提供的技术向公众推广,BIM可用来展示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包含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过程。
BIM将传统二维图纸说明中所包含的信息,藉由软件转化为三维构件并包含此构件相关信息,将图纸说明信息化、外观可视化、数据数据化,便于冲突检讨、数据储存、数量计算与增加工作效率…等。由于将构件三维化,因此在任一视图中此构件皆具由连动性,可避免传统二维图纸说明修改时有遗漏的人为疏失;且以三维数据当作参考,可事先进行构件冲突检查、建物模拟…等,传统二维图纸说明比较困难执行的动作,也改善了传统的团队沟通方式。
传统建筑工程作业,信息传达多为一对一的方式传递,随着建筑团队规模大小、建筑范围与人员多寡,信息传达难易度与完整度也随的增减,不论速度、效率、准确性等都会降低,BIM模型的产生改变了传统的数据传递模式,建构出单一的中央模型,工程中各工作团队皆可以此模型进行沟通讨论与分析,每次模型修改借由更新中央模型,各团队的BIM模型皆可再重新开启项目时更新成最新模型,减少信息遗漏的问题,增加团队效率。因此这些角色通过BIM模型的串联,将BIM模型应用于工程全生命周期。
BIM所带来的效益横跨整个生命周期,在规划阶段可执行项目规划与基地分析;设计时间有设计创作、工程分析、永续性评估、法规验证、设计审议以及成本估价;在施工阶段有工地规划、3D控制与规划、施工系统设计、数字化组建、协同作业、现场仿真和工项规划与模拟(4D建模);运营阶段可制作维护行程表、建物系统分析、资产管理、空间管理与防灾规划等,依据需求者在每个不同阶段的需求。在依据所需选择适合的BIM软件,建置所需求与合适的数据,数据皆可借由BIM共享与更新,如此可达到信息公开化、一致化与数字化。欲达到这些应用则需要有BIM模型的核心模型,在拥有BIM模型后再通过其他BIM软件的辅助才可进行其他应用。BIM能干些什么就说这么多,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