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宝山区罗泾镇上海港罗泾煤码头,由上海建工承建的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码头工程桩基础的全部施工,整项工程正在朝着年底竣工的目标全力推进。这是上海建工承建的首个万吨级水工码头,项目把原先罗泾港区煤炭作业区改造为集装箱功能区,将建成两个1万吨级泊位,同步建设后方陆域堆场,助力上海港能级提升。
2021年以来,上海建工先后承建了洋山堆场扩建工程CD区项目、洋山港水公铁集疏运系统-集疏运中心陆域工程及市政配套工程等,港口板块业务从无到有。此次继续参与罗泾港区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承建水工码头2标及道路堆场B标,是从堆场类项目到码头领域的拓展,实现了港口板块新的突破。
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位于宝山区罗泾镇上海港罗泾煤码头,是上海建工承建的首个万吨级水工码头,2022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12月25日竣工。项目由上海建工总承包部组织实施,将建成两个1万吨级泊位,助力上海港提升能级。
目前,码头工程桩基础全部施工完成,上部结构预制梁安装98%,预制面板安装62%,现浇面层完成34%,引桥引堤等施工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是上海市为提高上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而规划的市重大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把原先罗泾港区煤炭作业区改造为集装箱功能区,同步建设后方陆域堆场以及配套生产辅助建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上海港长远发展的新动能,并且为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万吨级水工码头
从中标到开工仅用7天
罗泾码头集装箱改造一期项目,整体包含旧码头与堆场破碎、新建码头、堆场、道路、设备工程等,施工内容包括码头工程、引桥(引堤)工程、变电所工程、疏浚工程等。
其中,现有装船码头结构长385米、宽19米,需要将码头整体拓宽至48米,并将码头长度延长至420米。同时,新建引桥引堤,并完成港池内水上疏浚95万立方米。
码头上部结构桩帽施工
码头面板安装
该工程在2022年12月19日收到中标通知书,在2022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施工准备时间非常短。期间,完成了现场施工人员的组织,现场施工测量控制点的复核及控制网的布设,船机设备的调度以及首批预制PHC管桩的采购工作,在沉桩前取得了水上水下施工许可证,确保了如期开工。
引桥箱梁安装
桩基施工
这个项目所处位置,每年7月到9月容易遭遇台风,12月到次年2月多强对流天气,遇到大风、台风、寒潮季风及低能见度等都不能施工,气候条件对施工有效作业时间影响巨大。
项目部建立信息组,全天候掌握天气动态,做好气象记录,寒潮和台风季节随时做好与施工作业船舶的联系沟通。同时,认真分析本地区潮汐特点,根据潮位合理安排桩基、桩帽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及要求,并且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作业船舶和施工队伍进场施工,保障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船舶管理是重中之重
数字化技术也大显身手
现场施工大多在开敞式水域进行,施工时需要的打桩船、起重船、运输船等大型船机设备较多。施工高峰期现场船舶作业交叉频繁,船舶管理成为施工安排的重中之重。
为做好船舶的统筹安排和调配管理,项目部现场建立船舶联合调度部门,制定船舶调度管理办法,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明确工程各施工阶段船舶布置图,并与相邻标段和海事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就进场船只型号、数量、时间等做好沟通。
水上施工作业
这项工程是对老码头的改造扩建,既有码头桩基密集,为了避免码头改造过程中,新建桩基与既有码头桩基发生碰桩,项目部在施工前对原有桩基进行摸排,确定既有码头桩位的准确信息。采用BIM技术对新建和既有桩基进行分析,确保沉桩施工的顺利进行。
针对水上作业船舶及人员众多的现实情况,项目部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水上作业安全教育,编制水上水下应急预案,结合上海建工智慧工地系统,将现场的船舶自动识别信息系统接入,实现场船舶动态的实时更新,护航水上安全作业。
做好预制构件供应
全力冲刺既定目标
这项工程的工期只有一年,并且需要在今年9月底前具备码头设备安装条件。码头主体结构工期紧张,特别是码头PHC管桩及预制构件供应,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如期完成节点目标。标段共有Ф800PHC管桩691根、预制码头面板398块、预制引桥箱梁160件,以及各种预制梁和靠船构件等等,预制产品数量众多。
为了保障预制构件及时足量供应,项目部及时与多家制造厂协调,安排专人驻场负责,根据现场沉桩安排制定生产计划。同时,施工期间配备性能优越的大型运输船,确保工程桩基、构件的预制和出运,为按既定目标顺利竣工奠定坚实基础。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