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面向未来的建筑。
在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一座外形圆融、柔和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其曲线的壳体犹如一条没有开头和结尾的延续的条状纽带,将宏伟的中庭空间缠绕包裹。
这是一座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
这座建筑造型来自“莫比乌斯环”的设计理念,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图十分相近,它有界无边、无限循环的空间意境也暗合了太极文化中事物相互关联的自然观,从而让建筑传递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这是一座充满了科技感的建筑。
它是国内首个全面应用数字信息技术的工程,设计团队克服了诸多前所未见的技术难题,他们探索出了本土建筑师利用制造业成熟技术打造高完成度的建筑成果的技术转移方式,充分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达到精确、高效的工程控制与建造配合,完成建筑业的产业升级。
这座名为凤凰中心的建筑如今已成为北京的新地标。
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领衔的设计团队,历时6年,最终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凤凰中心是国内首个完全由本土团队自主打造的地标建筑,可以说吹响了“中国设计、中国建造”的号角。美国著名评论家、建筑师josephgiovannini认为,凤凰中心的设计和建成,“意味着现代建筑创新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中国人手中”。据了解,2012年凤凰中心被国外著名设计网站评选为“2012十大文化建筑”,获得了国内外业界的一致好评,该项目并荣获了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莫比乌斯环”带来的挑战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众多的新地标在北京拔地而起,例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t3航站楼等,这些建筑代表了国内建筑界非常高的水平。然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国外建筑师设计完成的,对于中国本土建筑师来说,这多少有些遗憾。
改变始于2008年。当年,来自香港的凤凰国际传媒卫视决定在北京建一座总部大楼。地点选在了北京朝阳公园的西南角,朝阳公园是北京四环以内最大的城市公园,周边绿地环绕,其后面还有大片森林景观。
“这个地点有个特征,西侧的道路是一个曲线型,与北边、南边的道路围合成一个不是很规矩不规则的绿地形用地形态,用地西侧后面还有大片森林景观。特别是绿地的北侧有几栋高层住宅民房,当时很多居民担心项目建设会对他们住宅的采光、日照产生影响。”邵韦平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这个建筑建成后它对周边环境是友好的,同时能和城市空间相呼应,而不是以一个生硬的姿态出现。”
为此,设计团队提出了“莫比乌斯环”的概念,这是一个数学模型,它用一个条带把一个长的枝条两头反转连接后,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形态,这个形态的特点就是有界无边。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有一只蚂蚁在“莫比乌斯环”里面爬,它可以无限循环的爬下去,而没有尽头。
“这个概念其实与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包括凤凰卫视国际传媒所倡导的“开放、圆融、创新”的企业文化有很强的互动性。这个形态与基地能够很好地契合,并形成一个独特的造型。”邵韦平说。
经过多轮竞标,最终邵韦平团队提出的“莫比乌斯环”方案脱颖而出。
设计团队在提出这样一个“莫比乌斯环”的概念以后,便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把这样一个形态的建筑表达出来?
“我们要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真实的实体,而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就必须让它落地。”邵韦平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把这样一个很浪漫的想法变成一个可操作的建筑。
让设计从浪漫的想法到可实施的建筑
由于独特的创意构思,凤凰中心具有复杂的三维形态,这为建筑的深化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大量前所未有技术难题的涌现,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已经不足以应对复杂形体的控制。
因此,设计团队开创性的大量运用了三维数字技术技术。三维数字技术统指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参数化设计等相关技术运用在建筑深化设计、加工、建造的各个环节,在当时,这对于大部分设计师和本土建筑行业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领域,这一实践更是开创性的。
据了解,三维数字技术可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以及参数化编程控制技术,生成无法手绘的技术信息,完成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的设计成果。并且,三维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让设计成果矢量化与精确化,并且能够进行智能化的调整和修正,优化工程的生产、建造与运行工序。
“实际上在幕墙和钢结构等方面,我们突破了传统意义上通过二维图纸的表达方式,通过模型进行数字化的设计、计算、分析,将建筑的信息精确化、有理化,用模型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加工。所有的单元都通过数据来进行表述,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建筑部构件单元的数据进行优化调控和输出,这些输出还可以进行修改,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同时这些模型和数据还可以进行后期运维协同的一些管理。”邵韦平说。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