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和欧特克联合举办的2016年度第七届“创新杯”BIM应用设计大赛的颁奖典礼活动上,欧特克工程建设业行业战略与市场营销副总裁Nicolas Mangon,及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邵建先生,就BIM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创新杯大赛的亮点及变化等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实录编辑整理:
BIM使用重在求实
记者:BIM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李总刚才所说,我们的水平在国际已处于领先地位。请两位结合这次BIM大赛,谈谈中国的BIM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主要特点是什么,在政策上还需要哪些支持?
李邵建:如果把BIM大赛比喻成奥运会的话,我们的奥运战略很成功。我们拿了很多金牌,BIM大赛不但呈现出了国内最高水平,而且其中很多获奖项目也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平,我想这是最大的亮点,我们获得奥运冠军,我们有足够的投入,可以培养出很多奥运级别的项目。
那反过来讲,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BIM的普及,在一个项目上,我们是否用到了BIM所有的点,因此得到了最高奖,还是在每个项目中能实实在在地把其中最应该用到的一两个点运用充分。今天这个项目适合用什么,我们就用什么BIM技术,而不去求大求新求全,我们求实,求把BIM价值,投资回报率,真正形成生产力,这是我们现在要去做的事情。
我们通过“创新杯”这样的平台,已经很大程度上呈现了奥运的绚丽,我们希望能够在接下来和协会有更多合作,把培训和技术真正普及起来。
全球BIM势在必行
Nicolas Mangon:建设行业在全球GDP中占比非常大,规模总额是10万亿美元。据预测。到2024年还会翻一倍,也就是在8-9年的时间里,会有非常强劲的增长需求。但是就目前的行业技术水平来说,暂时还消化不了这么大的需求,包括人员不足,劳动生产率达不到要求等等,所以这个行业面临很大压力,必须改变自己的业务流程。
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日本的BIM发展历史。当年日本非常不愿意接受BIM的新工作方法,但是日本面临着一些其他问题,比如不愿引进外籍劳工,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所以最后日本不得不放开制度引进BIM,这是他们在压力之下做出的调整和改变。
中国更需要BIM
另外,我们提到了两份业界报告,一份是麦肯锡做的,一份来自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同时显示,如果建筑行业能实现全面数字化,可以实现12%的成本节省。我们看到,制造业走完全面数字化的过程需要十到二十年,对于建设行业,时间可能也很长,但即便节省3%、4%的成本,对整个行业也会有巨大影响,因为这个行业利润率本身很低,仅有1%到2%,如果能节省3%、4%的话,对于整个行业的效益提升会非常突出。这一点在中国也尤为适用,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城市化速度也非常快,对于基础设施和楼宇的需求都很强劲,所以以上问题对于中国都特别适用。
BIM2.0,与云端的结合
记者:您曾经说过云端是未来建筑的核心;对于BIM而言,大数据也可以说是其核心价值之一。未来欧特克将从哪些方面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让它们真正做到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更好的负责整个工程建设行业?
Nicolas Mangon:首先,BIM并非离不开云,实际上BIM可以离开云独立发展,比如中国和外国的很多企业,他们都不是在云端使用BIM。但是如果进入BIM2.0时代, BIM确实要和云端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基于云端的BIM可以把所有人员和设备都联系起来,并以此收集到项目的所有信息,包括项目本身从设计、预制、现场施工及完工后的运行阶段信息,分包商信息,以及室内温度、某个房间的湿度,起重机、机械臂等等,然后把它们放到云端。
BIM云预警避风险
我曾举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穿一件GPS定位夹克,同时这个夹克和云端相连,云端已经放置有楼宇模型,模型里面已划分出哪些是禁止进入的危险区域,因此施工人员一旦接近危险区域,模型即被激活,并自动启动夹克上的振动装置,提醒其尽快退出。
通过上述例子,说明我们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数据都收集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预防性分析和维护,因为我们可以把数以千计的项目数据全都整合在一起,在其中寻找到一些规律,看看哪种迹象发生之后,会出现故障,发生风险的几率会有所提升,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我们把传感器、人、流程、设备等等,全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然后在这样的网络上做数据分析迭代,使这个流程进一步优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