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的BIM技术,也许并不能成为挽救你的建筑或工程公司资金和时间的那根救命稻草。
没错,BIM不是救世主。
也许有公司认为,会有一种神奇的软件,如果用了它,就能为整个业务带来质的飞跃。而且现实中,也有很多软件商家在做出这样的承诺。
但是,完整的故事其实并非如此。
生产能力专家和公司培训师Maura Thomas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说,技术只能强化一个现有的“工作管理流程”。请注意,这个 “工作管理流程”是已经存在的。
换言之,你可以砸钱买最贵的软件,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已经制定好的正确的工作流程供这项新技术来施展拳脚,那么,技术也无能为力,或者,作用只能非常有限。
Thomas在《哈佛商业评论》如是说:
生产力,同样,也是技能和工具的结合体,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都是如此。无论公司为员工购入了怎样的软件、App和小配件,这些工具都无法让员工有更高的产出,除非他们同时也被授以了一套可靠的方法论,并以此来运用这些工具。
软件并非解决方案
很多公司以为只要有了新软件就万事大吉,但是却不清楚,他们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买来大热的软件来着手解决棘手的问题,结果往往反而产生了更多棘手的工作。因为它可能是另一套要强行加到现有工作流程的体系。
近期有一家大型地产公司就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他们80%的时间用在了找信息和做财务简报上,而只花20%的时间基于财务报告制定决策。
这个比例应该颠倒过来。花更少的时间找正确的报告数据,然后更多的时间用来分析数据并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这家公司只是买了一些软件,结果还会是一样。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的金融数据分散于多个服务器上的数百个文件夹里。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数据录入体系。
Thomas说:“一个更好的方式是,在工具本身之外,首先找到一套方法。当你有了方法体系后,如何运用工具,以及对于工具有什么要求,就显而易见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