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源自德国的建筑形式标准落地中国,真正做到了全年低能耗,并且保持相对恒定的室内温湿度,这种建筑形式被称为“被动式建筑”。随着被动建筑、被动房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意识到房子的恒温恒暖,并非只有采取空调、地暖等主动耗能方式一条路。更为令人欣喜的是被动房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建筑成本的提高比重越来越小,居住者的体感舒适度则越来越高。
“上海的建筑能耗逐年上升,现在已经达到上海总能耗的20%,因此近些年上海市高度重视节能低碳发展。截止到今年9月份,上海累计落实已经完成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了7300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3271万平方米。”这是上海市住建委节能处处长陈宁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被动式建筑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的。
各地陆续出台激励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并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伴随着比较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无论是在建设和使用过程当中都是如此。被动房的出现和运用因此意义重大,具体来看,被动式建筑是指在兼顾居住环境和能效的前提下,采用被动式技术手段(比如良好的保温、遮阳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尽量少消耗能源的一种可持续性建筑。被动式建筑是一种兼顾效能和最佳舒适度的解决方案。
为推广被动式建筑,全国各地已在陆续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中国被动式建筑联盟轮值主席、朗诗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谢远建在会上指出:近几年被动式建筑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建成或在建的被动式建筑项目已经超过60个,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且各地陆续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就在今年10月初,北京发布的《北京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三年内建设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建筑,并有从600-1000元/平方米的资金奖励。对于被动式建筑的发展,他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扎扎实实地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全产业链共同行动,并做好宣传和推广。
房企积极探索被动房标准
朗诗曾在长三角打造了中国第一个被动房布鲁克。朗绿科技总裁陈栋梁透露:“2011年我们在德国参加世界被动房大会跟被动房的创始人有一个深入的交流,在会议之后决定在中国建造中国第一个被动房。在这样一个项目的研究以及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团队因地制宜,结合之前十多年类似被动房的产品实施理念,推出了一套我们觉得比较适合的标准,目前这套标准已经在朗诗位于上海、成都、南京、杭州等地的很多项目做了广泛应用,第一批被动式建筑的项目会成为我们国家解决能耗比较高的建筑困惑的星星之火。”
例如在上海长宁区,朗诗近期打造了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朗诗新西郊。该项目由老建筑改造,通过建筑科技技术与设备的应用,重新焕发建筑的生命力。室内除了实现恒温、恒氧、恒湿的效果外, 还对甲醛、VOC、雾霾等的控制做到极致,并实现科技系统的远程控制等功能,全面满足高端客户对健康舒适的追求,整体提升物业的居住价值。
绿色供应链助力被动房推广
在房企对被动式建筑积极探索的同时,当前相关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推广与普及也为我国大力发展被动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全联房地产商会常务副秘书长赵正挺指出,从2002年开始全联房地产商会就与国家环境认证中心合作,联合推广示范项目,已在全国建设了53个示范项目,遍及全国17个省和21个城市,总建筑面积3000多万平方米。今年6月联手朗诗、万科还共同发起房地产绿色供应链,探讨如何利用绿色供应链采购撬动供应商减少排污、降低行业整体价值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共同发布了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诸多房地产企业及相关企业加入这一行动,承诺坚持绿色采购,坚持绿色转型的实践,这些企业的开发项目分布在全国100多个主要城市,产值预计已经达到一万六千亿左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