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位于豫西部的焦作市,古称怀庆府,在特有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素产“四大怀药”,地黄是四药之一,“熟地”即地黄的熟制工艺,由于颇高的药用及经济价值,熟地及其种植产业被广泛关注。
1“厂房”到“展馆”的观念转变后雁门村冰菊种植园是焦作市修武县政府在大力发展扶持的怀药种植产业,省财政厅特批了帮扶资金,其中熟地的加工车间、晾晒场、工艺展示馆都在帮扶工作之内。加工车间、晾晒场已于2020年建设完成,加工车间采取的是门式刚架结构建设,将于2021年筹建完成的工艺展示馆(2020年底基坑已开挖)也计划采取“门式刚架”结构进行施工。2021年初,我方受邀驻扎后雁门村展开设计工作。产业振兴是后雁门的重点,种植园的建设关系着全村的整体发展,镇、村、产业园都存在这样的固有观念:产业园内的建筑就是厂房,即便是展示馆也一样。这种情况在乡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于传统工匠及其技术不太适于营造大跨度、开敞空间,而选择了具有成熟体系的工业厂房建造方式。以种植为本的乡村产业,在当今时代信息化、乡村全域发展的推力下,其意义早已不限于生产。将种植园延展至产业观光、自然教育、电商直播、康养活动等,使一二三产形成联动,是产业振兴乡村的时代需要。 那么,以门式刚架“厂房”作为“展厅”就显得特别不合时宜,我方积极沟通交流,说服各方摒弃既有观念,接受一种新的思维进行熟地工艺展示馆的设计、建造,在满足大跨度、开敞空间的基础上,亦使之具有展馆属性、乡土属性、生态属性。
2“阳光”作为工艺与空间共同的核心我们经过对熟地加工工艺的驻场调研了解到,地黄熟制传统可追溯至孙思邈“九蒸九晒”:即不断的蒸煮、晾晒,工艺流程是持续与“阳光”发生关系的过程,将这一非常独特而鲜明的制药工艺提炼成为展示馆空间营造最重要的概念,创造出丰富的自然光环境,让光成为建筑的主题,使之于空间内外均产生出丰富的变幻,这是设计最核心的思维起点。从建筑外部体量看,光线映照在圆形体相比于方形体获得的阴影关系更微妙、匀质、连续,随时间变化的光影在圆形体上可更明确和清晰地呈现,这一光与形态的逻辑使得圆形体建筑被纳入为主导意向,为了施工的准确和高效而规避了弧形,选择近圆的正多边形,以“直”营曲。建筑常规采光方式是墙上设窗洞,如何创造不平常的光进入方式,让光线显得特殊?为此,天顶光、屋檐光、墙缝之光,这些并非直接在墙上开洞的采光,是设计中着重考量和推敲的。
3 圆、环形平面中心对称的圆形平面,是一种比较适于展览空间的布局。观展流线的设定是展览建筑中至关重要的内部组织,合理的流线要做到不交叠、不绕还,熟地工艺展示馆采取圆形平面(内接圆直径37m),观者绕行周圈也是观展流线,这种通过平面布局解决展览空间展线设定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省、避免之后的展陈工作,从而减少建设资金的投入,这在乡村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直径37m的结构构架于中间设落柱架是比较经济的,也增加了空间和尺度的变化,形成多重“环”状空间:外环是围护墙体与木结构架的嵌合体,工艺展览中展品的陈板、展板的安放墙体;中环是陈放各种熟地产品的搁架区,是尺度密集的柱框架结构单元阵列,获得更稳固的结构、更多的置物空间;最中心的内环空间,相比密集的中环则显得特别开敞,设计了逐级下沉的圆形座台区,形成一个可组织康养活动及会议论坛的空间,中央的顶部设天窗采光,强化出中心感。
4 家具-结构-空间传统木构中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可持续观念,符合3R原则中的“减量化”(Reduce),即结构与家具构件的合用思维。比如景德镇还在用的古窑泥胚制作间,将房屋结构部件的穿斗木架立柱凿出卯口,安插小木横梁,再置隔板于小梁之上,隔板上放置将要荫干的泥胚,这是一种乡土惜物原则下产生的营造智慧,它不光节省了材料、空间,也使得结构与家具、空间三重合一。熟地工艺展示馆效仿并延伸了这一传统营造智慧,将常规中的大截面柱子消解分散成小截面的柱阵,这些柱阵再纵横叠合固定次级小木梁,最后在小梁上铺放木板,搁置物品。这些既是结构也是功能搁架的构件组群,影响、限定和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小柱阵组群以单元标准模块的方式进行重复、并列组装建造,可以获得在乡村建造中的两个优势:1)大截面更重的材料杆件需要大型机械进行吊装施工,乡村道路相对狭窄、坡洼,大型设备不便进出,拆分成小的构件则可以人工徒手搬移进行施工,村民自身即可参与并组织施工。2)单元标准化模块的建造方式,可以使得加工、组装更加高效,节省人力、物力。这是比较适用于在乡土聚落中进行建设的一种方式。
5 螺旋环叠屋架熟地工艺展示馆在正18边形的平面逻辑下,将每个边的一个端点向圆心位移至与结构柱体的延长线垂直,从外围护来看,两个相邻的边墙得以错开,这不断变化的18段墙缝,让自然光在空间中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微差;从中心来看,也使得各柱梁织成的穹顶中心形成了旋转自然分开的2.5m直径的顶光窗洞。圆形穹顶如果采取杆件从圆弧点往圆心拉直线的方式,中心节点的构造特别密集,不利于杆件汇集处的衔接建造,中心连接构件也会非常繁杂,加工和吊装的代价很大;另一方面,整个建筑37m的直径跨,也需要在中间营造采光。采取螺旋环叠的互承结构,不存在两根构件共用一个端点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形成铰接节点,将木梁以螺旋的方式相互支承,彼此承压而相互叠扣,最终形成连续而又完整的受力系统。
6砖木与乡土后雁门村多数民居是于1970-1990年代用红砖以清水墙工艺砌筑的,屋顶则是三角木架结构,少数民居为闲置废弃的青砖墙抬梁木架结构,以及2000年之后建设的砖混结构房屋。后雁门村隶属的郇封镇自明清至今都有砖窑厂,目前砖厂仍在生产红砖,离后雁门村仅二三公里的路程,由于性价比高,镇村生产的红砖依然是村民建房的主要材料。熟地工艺展示馆的围护墙体、内部隔墙也采用了当地的红砖清水砌筑,砌筑的工人也是村里的泥瓦匠。
村里传统民居下部为砖墙、上部为木架。熟地工艺展示馆在材料的安排上也基于这样一种样态。受展览开敞性大空间的需求,木架除了营造上部屋顶以外,也作为下部的框架柱支撑,在具体木料的选择上,规避原木开裂变形等问题,采用了胶合木工程材,木杆件之间再通过金属连接构件进行螺栓固定。通过在地的红砖清水墙与结构及耐久性能更佳的工程木框架结构,在材料上与村落的传统风貌寻求关联,让乡村产业展示型建筑不仅满足空间量上的需求,也在空间质的营造上呈现乡土感。
项目图纸
△模型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罗宇杰工作室
面积:1463m²
项目年份:2021
摄影师:金伟琦
设计团队:罗宇杰、王蓓蕾、曹玉涛、黄尚万、张晨
业主方:修武县郇封镇人民政府
地点:焦作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