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时,科考船上一台“居住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极地科考增压建筑”。
该建筑借助自主研发的室内增压技术,采用高热工性能复合保温体系,将室内大气压力、含氧浓度、温湿度等关键人居指标调节至平原地区相当水平。同时,采用手动设备操控和多专业一体化协同设计,确保建筑在极寒复杂条件下的可靠耐用,实现超大压差荷载下的结构轻量化,满足直升机吊运条件,为科考队员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近年来,中建集团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智能建造,打造绿色建筑,全力服务大局,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最近,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居民陆续搬进新家。这些年,桦皮厂胡同8号楼由于基础结构老化,群众居住条件有待改善,大家都盼着住上新房、好房。
中建集团旗下的中国建筑国际利用自主研发的快速建造技术,以“原拆原建”模式对桦皮厂胡同8号楼进行更新改造。通过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单元内的结构、机电、给排水暖通和装饰装修等大部分工序在工厂进行高标准工业化预制,最后运送到施工现场装嵌形成完整建筑,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仅用3个月,就将老房改建完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建集团加强和规范研发经费投入,加快科技平台建设,优化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同时,分专业、分层级建立科技人才库,充分鼓励自主创新,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1月,中建集团2名专家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1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面对建筑领域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绿色转型升级趋势,中建集团加快绿色建造技术创新,开发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加强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监测。平台内置数据监测与管理两大系统,具备在线监测、绿色建材库、低碳技术库、碳资产管理等六大功能,能够精准实现碳排放的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为实现绿色低碳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深入落实区域重大战略,积极对接地方发展需求。中建集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现代化产业发展,助力社会民生改善。
中建集团把特色产业培育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围绕帮扶地区的产业短板弱项,助力建强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在福建省长汀县,投资1亿元落地集成箱房生产制造项目,打造中建长汀绿色建材产业园,协助招商引资21.95亿元,推动长汀县建筑上下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甘肃省康乐县、卓尼县、康县,累计投入1.75亿元定点帮扶资金,帮助当地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捐建卓尼县特色产业示范区等40多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助推当地全域旅游发展提速。
据统计,2023年,中建集团为230多万名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并向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等地区投入无偿帮扶资金1.55亿元;认真落实助企纾困工作,为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超过7亿元;与上下游60万家企业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共享可持续发展机会。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