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鸟瞰视角效果图 ©SOPA
深圳,全球的“创新之都”。而宝安,充满活力,正在“制造支撑、服务赋能”的基础上,焕新前行。基于此背景,宝安客运中心“工业上楼”项目将成为科创型产业集群新示范。其在继续夯实产业根基的同时,又将处于高科技创新的前沿。
△ 建筑鸟瞰视角效果图 ©SOPA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们设计了两栋厂房,分栋布置易于划分自持与出售,通过工厂空间适配生产、空间包容,尊重产业需求;通过严谨的交通组织、高效协同,尊重生产逻辑;通过插件系统、灵活定制,尊重市场变化。
△ 厂房分栋布置 ©SOPA
△ 厂房单层分租模式 ©SOPA
△ 厂房单层整租模式 ©SOPA
△ 插件系统 ©SOPA
如何协同研发与试产?为了使办公楼的研发功能与工业的试产功能高度协同作业,我们把办公楼分成以效率优先的低区科创研发区,以及以品质优先的高区商务核心区。
低区的研发区与试产工厂,增加了项目中工业研发试产的实际占比,将成为前沿创新与应用的协作空间。我们希望它能成为宝安创造力的神经中枢,吸引并留住宝贵的年轻人才。
△ 建筑鸟瞰视角效果图 ©SOPA
△ 建筑外观效果图 ©SOPA
如何提高多种功能间的交通效率?我们设置了一个“笛卡尔枢纽/正交枢纽”,它在XYZ轴上连接了用地内所有的建筑和功能,并在交汇处布局了社区功能,以加强办公、宿舍、商业、工厂之间的通勤效率。此外,我们为6种功能建立了15种直接连接,提高沟通效率。
△ XYZ轴正交枢纽 ©SOPA
△ 正交枢纽空间效果图 ©SOPA
区域内的宝安客运站地铁站作为催化剂,形成了以TOD驱动的工业与研发中心。我们延伸地铁枢纽至建筑枢纽,强化升级的立体交通连接,将串联起6大功能。各功能区间将建立起一体化的路网,合理叠加,交叉赋能。
独一无二的枢纽方向清晰、组织紧密,成为所有使用者的交汇点,并与城市建立联系。枢纽中庭将给每一位使用者带来壮观的第一印象,同时为制造与服务注入了共享创意的场所。
△ 正交枢纽空间分析 ©SOPA
△ 与地铁交通的连接 ©SOPA
衔接两个建筑体量的研发之桥,是亲近城市和天空的地带,是寻求合作和交流的空间焦点,也将为建筑内使用者的协作与创新进行赋能。
△ 研发之桥人视角效果图 ©SOPA
△ 塔楼入口效果图 ©SOPA
如何形成产业集群?结合项目特点,我们将社区功能拓展为生活服务社区与生产服务社区。生产社区配备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资源对接等配套功能,放大项目的聚集效应。
通过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建筑内形成了一个完整工业社区网络,有助于打造科创策源地,形成智产转化产业生态。
△ 社区功能的拓展 ©SOPA
△ 生活、生产服务社区 ©SOPA
如何让“工业上楼”项目也能成为城市地标?体块的错位布置使更多的光线和视野进入到建筑内部。模数化的灵活体量设计,不仅让建造过程更加理性,而且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将城市多元性和多重系统整合成为一个简约而理性、优雅而精密的产业综合体。
△ 建筑鸟瞰视角效果图 ©SOPA
△ 塔冠效果图 ©SOPA
多层次和逐级递减的体量和透气的顶部设计将显著减少风荷载,降低结构重量、能源消耗和建设成本。办公边庭将宿舍楼层通过共同的空间体验联系起来,在优化办公区微气候的同时,也为研发与居住人员带来了立体花园休闲空间。
简洁大方的立面浓缩并表达了宝安的多元性。立面的独特造型也与交通、发动机和芯片元素相呼应,承载业主方宝交投的企业基因与继往开来的开拓精神。
△ 建筑外观效果图 ©SOPA
顶端的无人机终端塔台是项目的一个设计亮点。这里将以探索和示范新交通为初衷,分为三个区域:货运无人机、载人无人机、候机厅。来访者们可以在观光或候机时欣赏通山达海的宝安风光,体验科技与交通的融合。
△ 塔冠无人机终端设计 ©SOPA
△ 无人机终端塔台 ©SOPA
△ 载人飞行器停机坪 ©SOPA
△ 塔冠室内空间效果图 ©SOPA
尊重生产逻辑、降本增效、借力科技,宝安客运中心“工业上楼”项目将成为深圳市一个地标性的开发项目,其以交通为灵感来源,期待能创建以造福人民为核心的新生产研发区。
△ 设计模型 ©SOPA
项目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宝安区西乡街道宝安客运中心城市更新单元“工业上楼”项目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方案状态:中标候选方案
设计时间:2023年10月 – 2024年1月
用地面积:22506.5平方米
建筑面积:182425平方米
设计单位:Society Particular(SOPA)祚诚建筑
主创建筑师:崔勇
设计团队:鹿平、郭欣、Mindaugas Glodenis、Ignas Rackauskas、张景茹、林然、赵铭展、余桐、何静涵、王宪逸
其他参与单位:
甲级设计院:深圳市华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电梯顾问:Buro Happold 标赫
业主:深圳市宝投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视频版权:SOPA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