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武汉光谷国际社区项目,司机坐在办公室,采用塔机智能集控系统即可操控着远处百米高空的5G塔吊,将塔机高空操作变革为地面室内环境远程吊装作业,颠覆了传统的作业模式。
5G塔吊
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一头连智能地磅,一头连混凝土场站,还监控商砼车辆,所有数据实时上传云端,节约了人力,防作弊验收减负70%,提高效率近60%……
光谷国际社区项目效果图
初步统计,该项目共应用了87项智能建造相关技术,其中智慧工地应用46项。
这是央企中建三局推进智能建造全面应用的典范。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中建三局建立具有“开放、链接、赋能”等特点的企业数字运营平台,通过重点打造“前台支撑、中台指挥、后台调度”的多层次智慧工地系统解决方案,在企业和工程项目运营管理中突出“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的作用,强化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对建造过程和决策的支撑,将建造管理方式由传统离散管理向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升级,以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赋能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屏览全局,2000余个项目在线监管
来到中建三局工程指挥中心,一张全景大屏引人注目。
其主页面被分为三个部分,从左到右分别为:业务管理,企业经营,视频监控。
工程指挥中心
中建三局数字公司数字建造事业部项目总监李浩解释,这套系统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细分为局工程指挥中心、指挥部级指挥中心、项目级指挥中心,共2000余个项目应用了这套系统。
“它是企业对所有项目管理的‘智慧大脑’。堪比‘千里眼’‘顺风耳’。”李浩说,在系统内的所有项目,其劳务、质量、安全、应急、物资等管理,以及生产进度,均可可视化呈现并实时预警。
记者注意到,点击鼠标,进入视频监控指挥体系,可实时观察在建项目的现场情况,还能迅速与现场管理人员视频连线,实现穿透式管理,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与应急响应速度。
据介绍,该平台已开发47个业务场景应用,涵盖安全、质量、履约、环境、设备、物资、劳务、计划八大业务板块,在2000多个项目应用,参与隐患整改回复近100万条,开展实测实量近9万次,开展质量及安全检查超3万次。
指挥中心让企业后台管理者“耳聪目明”,也把一线施工管理者从繁重的基础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项目级指挥中心除了展示项目情况,还通过模块化展示进度、人员、物资等关键信息,实现闭环管理。
在防灾应急管理方面,这套系统走在行业前列。李浩说,系统与中国气象网实时互通,能精准推送暴雨、台风等30余种与工程相关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提供了分级预警、应急预案等应急措施,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智能监控系统、劳务智慧化管理平台、工程指挥中心、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等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20多项智慧运维管理平台,通过视觉传感器和内置算法,正在推动传统现场管理运维步入无人化、智能化时代。
科技感十足,智能设备重塑工地面貌
来到光谷国际社区项目,一派繁忙施工景象。
今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这里举办了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宣传咨询日”现场活动,众多智能设备赢得了一众点赞。
观摩会现场
记者注意到,管理人员佩戴的安全帽后方,均镶有一个灰色的小方块。
光谷国际社区智慧工地项目经理胡红兵解释,小方块内设有智能感知芯片,管理人员一旦靠近临边等风险巡更点,安全帽就会发出语音示警提醒,以防发生意外。
智能安全帽
机器人运用,也是该项目一大亮点。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地面整平机器人进行提浆、收面和控制标高,在人机配合下,初凝平整度达正负5毫米,绝大多数作业面一次成型。
外墙喷涂机器人效率也是人工抹灰的2-3倍,工人再也不用高空作业。整个过程真正实现了建筑工人无需“搬砖”即可造楼,单栋楼可节约总工期近2个月。
除了智能建造设备,在项目上,一大批绿色创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智能蓝牙开关,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智慧工地平台,远程控制现场设备,避免安全隐患;升级改造传统插座,增加智能连接模块和手动续电按钮,实现区域“人走电断”,节能减碳;在地下室、隧道管廊、混凝土核心筒等特殊空间,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全覆盖……
胡红兵说,这些智能设备,大大革新了传统的施工方式,让工地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对业务场景编排,中建三局围绕施工中的“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研发49项智能设备,并在全局推广应用。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自建的“墨斗”物联网平台接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数据共享、信息交互和场景编排,使“万物互联”成为现实。系统对现场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精准控制,设备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得到从量到质的飞跃。
个性化定制,多形式提升研发能力满足需求
近日,江西南昌青山湖污水治理三期项目的部分治理道路已提前完工。这么快的建设进展,得益于智慧工地和项目级指挥中心对项目的数字赋能。
该项目是江西南昌迄今规模最大、整治范围最广、治污最彻底的雨污分流系统整治工程,工期紧,交通导改、管线迁改等困难重重。
为此,项目团队制定了“青山湖作战图”,将每一条路按照计划、执行、反馈等环节反映到作战图,实现全员、全天候在线指挥、协同管理。
南昌青山湖污水治理项目
“数字建造事业部开展定制化服务主要有3种合作形式:自主研发、生态合作和场景共建。”李浩解释,自主研发是由中建三局主导开发管理系统平台,在项目施工中迭代升级;生态合作是引入行业内其他先进典型合作,通过中建三局的管理经验与项目主体的场景相结合,合作完成新的业务场景;场景共建则是局属各单位之间创新合作的一种方式,实现协作共赢。
根据这三种模式,该局智慧工地研发能力在不断提升。在山东烟台城市快速路塔山北路建设工程PPP项目中,数字建造事业部使用多形式合作方式,完成系统复杂性工程的定制化智能改造。
因涉及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网络信号差,监控系统无法工作。研发团队“另起炉灶”,针对性自主研发了无线微站,通过无线组网技术,强化了封闭空间信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项目难题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数字建造事业部还通过生态合作的方式,引入AI蜂鸟盒子。产品利用边缘计算,可实现安全帽佩戴检测识别、反光衣穿着识别、行为姿态跟踪检测和ReID非人脸式人员识别等功能,及时纠偏预警,提升人员安全,做到精细化人员管理。
李浩表示,当前,湖北正大力实施建筑工业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同步、一体推进”的智能建造发展战略。在建筑业爬坡升级阶段,科技创新成为提升效率、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接下来,中建三局将全力推进行业“焕新”、企业“增智”、工人“提质”,让新质生产力为擦亮“湖北建造”品牌提供持续动力。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