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丹麦的建筑设计公司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赢得了上海图书馆东馆的设计竞标,并对外宣布了他们的获胜方案。该方案的亮点在于外立(BIM设计)面的水平带状玻璃以及阅览室墙面的垂直木条。
在上海图书馆东馆的竞争中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击败了隈研吾、 David Chipperfield与Dominique Perrault等著名人物,得以在规模达125000平方米的重要公共建筑内大展身手。
从其方案中可以看到,带状玻璃与楼板的交替出现,给予这座越向上越宽的建筑以板条装配的观感。毗邻的世纪公园风光将从窗户渗入建筑内。建筑底层包括1200座的演讲厅、展览与活动空间、儿童专用图书馆,再往上将是图书馆主体,一系列景观庭院与花园点缀其间。
“我们把图书馆当作公园里的聚焦点,就像一块石头落在一座城市的中式花园中央。”SHL的合伙人Chris Hardie说道,”这个项目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便是它本身置身于绿地之中。在这个世界最大城市的心脏地带,很高兴我们有机会在这片林荫间为知识与媒介创造一座庇护所。”
新的图书馆也将成为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驻地。环绕着开阔的中庭,三间开放式阅览室错层布置;木条整齐排列成柱状平台,抵消掉其他地方由于稀疏的白色装饰带来的视觉疲劳。带状的透明彩釉玻璃包裹起整个建筑的外立面,为读者提供面向周(BIM工作)围公园与城市天际线的远景。
“现代图书馆不仅仅是储藏与出借书籍的场所,它还为人们带来交流的空间,思维在这里产生碰撞,给人一段惊奇的旅程。”SHL的合伙人Morten Schmidt说道,“这些变化和挑战之下,我们希望做到图书馆不仅只有被动的收藏,它还将种种知识、经验、创新连接到使用者身上,它让公民身心都活跃的一个社区。”
同样地,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也表示,第一代图书馆以藏书功能为主,第二代开始注重开放阅读,而上海图书馆东馆是第三代图书馆,强调学习、交流、知识、空间的多功能为一体,将学习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等国际经验,减少空间的隔断,注重打通多维交流,成为市民的“书房、客厅、工作室”,成为无门槛的终身学习场所。上图东馆将包括资源展示、专题研究、学术交流、创新体验、国际文化五大空间,建成后将新增读者座席数4000个,新增馆藏书480万册,年接待人次预计400万人次。
上海图书馆东馆预计在2020年建成。浦东新区政府方面早在2015年透出消息:“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三大市级文化设施将花落浦东。2016年,针对这三者设计方案征集以及“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也已开展。
上海图书馆东馆将与紧邻世纪公园的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业已确认选址于上海科技馆西侧)与东方艺术中心组团立于世纪大道的东端(“一轴双心”中的上海浦东花木文化新枢纽),该主干道直接连向陆家嘴金融城。上海传统“地倾西南”的城市权力-经济-文化-地理偏向早在租界时期奠定,如今,浦东的权力-经济话语权也换来越来越多的标杆级文化设施落地。
图纸
草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
业主: 上海图书馆, 上海浦东新区政府
结构工程: Schlaich Bergermann Partner
气候与环境工程: Transsolar
电机工程: Buro Happold
立面工程: Drees & Sommer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