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乐堂由矶崎新+胡倩工作室为谭盾设计建造,它确立了一个全新的建筑音乐一体的观念,创立了老房子改造的新思路。水乐堂是由上海朱家角古镇老宅改建而成的21世纪多功能空间(BIM工作),此空间在把建筑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同时,也融合了环保理念、水乡文化和天人合一的哲理。其极简的建筑设计为音乐和视觉留出了无限的空间,而老宅外貌依旧保留着水乡民居的原始风貌。
表演(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整个工作室由水乐堂、纸乐堂和陶乐堂组成,本次改建主要集中在中央部分的水乐堂。在改建之前,胡倩和团队通过细致勘察,确定了拔高老宅河边侧的楼栋,并在老宅天井上“加盖”的方案,由此形成相对宽敞的前后楼栋一体的连续空间,以满足演出舞台和观众厅空间及视线的需求。
表演(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因该地块无法进入大型机械,所以必须采用纯人力建设的方法。现场的条件是材料可以用小船搬运,但混凝土要在现场搅拌,故设计对新造部分是采用混凝土结构还是钢结构进行了慎重决策,并专程与日本著名结构师佐佐木睦朗先生商议,最后决定采用可人力搬运范围内的轻钢结构。该钢结构对包括基础在内的老民宅木结构完全没有影响,是在现有的木结构建筑之间插入,犹如将其缝合,形成屋顶及2 层座席,一度被解体的河边侧的楼栋也在该钢结构底座之上以原来拆除时的木结构材料拼接并得到再次重现。
表演者(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演出时,打击乐铿锵有力的节奏撞击着钢结构的柱子,构造整体也发出了共鸣;水面的反射光在室内摇曳;同心圆状上贴着银箔的曲面屋顶扩大了反射光的气氛效果;时而,从曲面焦点的天窗传出大量的水滴落的声音,与饱满的演奏形成微妙的对比;正面大型玻璃拉门打开同时,舞台即与对岸的泛光照明映射的排列在圆津禅寺宝塔各层的僧侣的诵经一起,演绎出震撼的现场感。这正是室内外相连的声音与水面,将空间进一步延伸的一体结果。
从建筑内部看到的对面的寺庙(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从建筑内部看到的对面的寺庙(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加盖顶(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水乐堂内部(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水乐堂内部(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水乐堂内部(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水乐堂内部(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水乐堂内部和对岸的寺庙(照片由谭盾工(BIM教程)作室提供)
水乐堂内装(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水乐堂外观(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水乐堂外观夜景(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外部夜景(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小提琴表演者(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音乐表演(照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