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心目中,一家好的时装店,需要具备哪些元素?是服装本身,是流行于趋势的装潢,是独特的视觉语言,还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陈列和空间?
对于眼光越来越独到的购买者而言,一间有着上好Taste的时装店,不仅限于成为时装店本身,或许,它还应该是一间书店、一个展览空间,一间画廊,一个小型剧场,一个激发人灵感的创意地。
比如我们下面提到的这些品牌和他们的店铺,说是一间间小型艺术馆也不为过。
Dover Street Market
“我想打造一个市场,聚集各个领域、各式各样的创意人,相互碰撞和激励,营造出美丽的混沌氛围,这里混杂着截然不同却带有强烈个人视野的的艺术家们。”—— 川久保玲
艺术家Simone Rocha在伦敦DSM的装置作品 “花朵与汽车” 。
提到展览式的展示卖场,日本时装设计师川久保玲算是最早开始实践这一理念的先锋。从她一手创办的Comme des Garçons就秉持着“概念先行”的方式,每间店铺都是一个新潮摩登的艺术馆,服装像艺术品一样被精心陈列。
继承了Comme des Garçons“像男孩一样”的气质,2004年川久保玲将“艺术结合时尚”的实验态度带去伦敦,一手打造了复合式买手店Dover Street Market。时尚界把DSM称为时装行业的MOMA。
充满童趣的J.W. ANDERSON区域,造了一间虚拟游乐场,衣服和包袋被挂在滑梯上。
Alessandro Mic(BIM工程师)hele上任后,Gucci变得复古不羁又带点儿性感,DSM的Gucci展区也迎合了这一变化。
川久保玲将DSM定义为“美丽而混沌”的市场,这里更像一座前卫的现代博物馆。艺术、时尚、建筑、设计、美食等都被融合在一所店铺中。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我们窥见设计师本人喜好与态度的另一面镜子。这里收录了包括Comme des Garçons在内的多个川久保玲副线品牌,以及她本人钟爱的大牌设计师作品和新秀潮牌。
供应设计灵感的杂志角。
时装评论人Suzy Menkes说,“川久保玲将重新定义纽约市的购物图(BIM设计)景。”
2013年12月,川久保玲把DSM带去了曼哈顿,7层的店铺坐落在一栋历史悠久的古典建筑中。和伦敦店一样,川久保玲采用“店中店”的概念,根据品牌调性设计各自独特的展示区域,同时邀请艺术家在公共空间自由创作装置艺术品,每隔几个月就会“闭馆”,重新布置空间和设计。
潮牌Superme在纽约DSM的售卖区域。
J.W. Anderson用蓝色的3D积木装饰自己的服装。
Prada被装进了一个“艺术魔盒”中,墙上的壁画来自街头艺术家Gabriel Specter,他同样为Prada在2014年米兰春夏时装周上创作了壁画。
连接三层与四层之间的楼梯,来自纽约建筑师、诗人Madeline Gins的超现实奇想空间。
Black Comme des Gar展示区,天花板的装置由川久保玲亲自设计。
PLAY COMME DES GARÇONS。
日本潮牌Visvim的展示区,墙面以拼贴的传统布艺进行装饰。
四楼新生代设计师Charles Jeffrey的奇异空间。
Paul Smith
“这位神秘的朋友20多年来一直在寄东西给我,并且都没有包装,直接在物品上贴了一张邮票就这么寄来了。在我看来这好似一场精心编排的行为艺术表演,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Paul Smith
有意无意地,Paul Smith每年珍藏了海量的书籍、画册、黑胶、古董、珠宝等艺术品。他的300多间店铺遍布世界,也许是家里放不下了,这些门店除了陈列服装的基本功能,还是保罗老爷子半个多世纪个人藏品的展览空间。
而从外面看,每间店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装潢设计,尤其几家旗舰店在放眼全球仍是设计水准极高的建筑,让见过的人过目难忘,甚至诞生了几幢instagram上的“网红”建筑。
2005年开业后,这个5000平方英尺的“粉色盒子”已然成为洛杉矶Melrose 大街上的最吸睛的地标建筑。由Paul Smith亲自设计,亮粉色配色的灵感来自墨西哥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甘,他的建筑中常能见到这样粉色墙面。
位于首尔江南区的旗舰店,曲线勾勒出的独栋白色壳状建筑,店内还陈列有60年代的古董家具。
旧金山店,门面采用Paul Smith经典的条纹色块拼接式设计。
位于开普敦塔布尔山脚下,布里街转角这间蓝色的Paul Smith店面格外打眼。
热爱跨界游走的Paul Smith老爷子,根据不同国家的风貌,力图让每一家门店的展示空间都能吸收当地的美学语言,展现品牌多元化的设计。他亲手挑选与服饰搭配的艺术摆件,每间店铺都带有鲜明的“Paul Smith”式艺术风格。
伦敦DSM卖场中,Paul在3×3的空间里打造了一片展现自己私人趣味的卖场。
另一版伦敦DSM的Paul Smith展示空间,找找那面“手机墙”上有几款你用过的手机。
东京六本木店,23米的艺术墙上,挂着272件Paul亲自挑选的海报、唱片、明信片等设计作品。
阿姆斯特丹店,设计灵感来自维也纳19世纪成立的艺术设计团体Wiener Werkstätte,墙上还展示着英国艺术家Nigel O’Neill抽象画。
伦敦Albemarle大街旗舰店,除了挂画艺术品,一层设有的Dieter Rams展览,展出他在博朗工作期间的主要作品。
Acne Studio
“当你陷入流动的音符时,音乐就和潜意识连起来了。时装也是如此,不过会更好玩,就像香水一样。而且节奏很快。”—— Jonny Johansson
瑞典时尚品牌Acne Studio在成为“极简时髦”的代名词之前,它最初是一个多元化创意团体,涵盖了平面设计、电影、时装、动画等创意范畴。创始人兼创意总监Jonny Johansson年轻时是个失意的摇滚乐手,深受Andy Warhol和 Keith Haring的艺术影响。创立之初,Acne Studios极力想营造一种“安迪·沃霍尔工厂”式的工作氛围。
纽约店,由伦敦建筑师Sophie Hicks操刀设计。
位于哥伦比亚大厦一层的Acne Studio,店内展出着比利时艺术家Carsten Höller的蘑菇雕塑。
Acne Studio店铺分布在全球20多个城市,装潢设计上有丝毫不输于服装的艺术水准,每间店铺本身就是一个当代室内设计范本。每间店都贴有“Acne”的极简标签,却没有千篇一律的雷同设计。展厅中区隔出许多个独立空间,以不锈钢打造的金属墙面和服饰陈列架,巧妙利用负空间的留白效果,服装造型与空间的形式感融为一体,冰冷而克制,留得想象的余味。
Pilestraede街上的哥本哈根总店,少见地使用大面积红色作为主色调。
伦敦店,设计上采用Acne经典粉色与冷峻的工业金属对撞。
首尔清潭洞店旗舰店,傍晚灯光亮起来,从外面看整座建筑像个半透明的巨型灯箱。
东京青山旗舰店,将不同材质的建筑材料混搭,蓝色花岗岩的使用为空间增添了几分梦幻。
Alexander Wang
“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我充满激情,但同时我也非常现实。时尚是一笔生意,信不信由你。”—— Alexander Wang
深谙时尚圈生存法则的Alexander Wang自2015年从Balenciaga离任后,把同名个人品牌经营得风生水起。正如他所言“每天都在想着尝试些不一样的东西,但一天结束必须卖掉你的衣服”,让设计和商业得到平衡。
2011年王大仁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旗舰店,装潢设计是他与室内设计师好友Ryan Korban共同完成。迎门的黑色“笼子”是店中最为瞩目的艺术装置。笼内的展示品根据每一季产品概念而变化,或柔软浪漫,或狂野,或阴郁,有时是与不同品牌的跨界合作。Alexander Wang把笼子视为一个充满能量的空间,每次顾客进来都会看到全新的面貌。
与冲浪板品牌 HAYDENSHAPES联手打造的装置,侧面挂着大理石纹理的冲浪板。
2015年圣诞节期间的节日限定装置。
被黑鸟侵占的钢架“鸟笼”。
电视墙,早年常常没有信号的电视显示屏。
模拟了一场虚拟的拳击比赛,中央挂着6个黑色毛绒覆盖的沙袋和拳击手套,旁边的LED屏幕显示比赛结束的倒计时。
品牌十周年时的纪念装置。
时装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语言,我们喜欢时装,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我们总能看到时装之外的美学惊喜。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也开始通过服装发声,打造自己的店中展场。
国内男装品牌ZUEE 2016新一季,以展览空间为灵感,将服装陈列和影像、电影、诗歌糅合在一起,打造了一场黑色主题艺术展。
一家好的时装店,一定不只想仅仅成为一家时装店。这就和一个好的品牌,绝不只想做跟品牌有关的事情一样。我们乐于看到那些有态度的跨界者,无论是在店中开辟一个书店,经营一家酷酷的咖啡厅,还是用心去陈列一面杂志墙,或者开一个艺术展,都让人在购买之外,感受到品牌真正传达出来的城市精神,而它们,往往决定了生命力。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amcreative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