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建筑人都对结构这个如影随形的伙伴又爱又恨:好不容易凹出漂亮的造型,结果又要向结构妥协,真是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皿▔)
不过,也是因为有了好的结构支撑,才出现了许多美妙有趣的空间和造型,比如上图这样ヽ(•̀ω•́ )ゝ
以参数化设计闻名世界的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两个作品:银河SOHO、广州大剧院。结构与造型合二为一。
既然结构是一个绕不过的坎,那为什么不把它利用到极致呢?就让结构直接上位成为“颜值担当好了”!
西班牙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一系列作品,就是技术撑起颜值的典范之一!
瓦伦西亚艺术科学城
瓦伦西亚艺术科学城,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设计,包括一个植物园、一个天文馆、一个水族馆以及一个剧院。
艺术科学城设计,相信大家都能看出其中的仿生结构,这些裸露的结构带着天然的美感,已无需额外修饰。
艺术科学城里隐藏了一条鱼、一只眼睛、一把竖琴和一段动物脊骨,都找到了吗?
动物骨架,艺术科学城建筑,以及“开膛破肚”的建筑模型,三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文馆模仿眼睛的结构设计,可以利用结构节点自然开合。
艺术科学城的建筑都采用仿生结构,和参数化模型不同的是,这些结构本身就来自大自然的造物,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系统。
艺术科学城的建筑内部:和壮观的建筑外观一样,内部也采用的仿生结构,“表里如一”使建筑风格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并且在结构力学方面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密尔沃基美术馆
密尔沃基除了雄鹿队,还有美术馆。
同样是可活动的结构,这一次的模仿对象则是翱翔的鸟。“翅膀”的部分主要承担着调节室内采光的功能。
窗户和遮阳百叶系统分离,遮阳百叶形成了独立的结构,纯粹又轻盈的外形也增强了建筑的美感。
与鸟类翅膀如出一辙的顶(BIM学习)棚开合部分,连每一片羽毛的结构都栩栩如生。
和艺术(BIM)科学城一样,建筑的内部环境也运用仿生结构。
除了仿生结构之外,把生活中常见的小结构放大,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下面这个来自隈研吾的作品:
GC口腔博物馆
这是依靠ちどり系统支撑起来的一座建筑,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实现咬合,无需粘结剂或钉子等拼装工具。
一直延伸到内部的ちどり结构,独立承担了从外立面、结构支撑到内部装饰的所有功能。可见好的结构不是造型的累赘,而是好空间的催化剂。
裸露的结构具有鲜明的韵律感,让建筑的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趣味性。
现在是不是觉得,结构做得好,颜值自然高? (•̀ᴗ•́)و ̑̑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